一些人 一些事

2010年10月14日来源: 网络文章原创文章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在围绕诺贝奖展开大胆的思索和探讨。这个人说,那个国家的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个又说,瞧瞧,这个国家又获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有医学奖或生物奖;某某某又获得国家级或重量级的文学大奖什么的。当然,有更多的人在议论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为何世界最高文学奖项不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等等。反正是众多纷纭,人云有人云,很是热闹的。按理说,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拥有那么多旷世奇才及文坛泰斗。获取个什么国际大奖,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可为何偏偏这样的殊荣为何不向我们伸出橄榄枝呢?依我看,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是主观因素。我们也不能过于迷信这项奖项,但也不能小看这等荣誉。更不可用狭隘嫉妒的眼光去看问题。这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

诚然,我等无名小卒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什么的。我没有深刻的思维,也没拜读过几篇名着。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不是靠吹捧浮夸出来的,也不是靠浪得虚名来征服读者的。他们是用作品说话,是用生命和真诚去创作的。那些获得过国际最高奖项的文字,是朴实真切,阳刚、哲理博爱,读起来振奋精神,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思想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而不是像有的名家,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晦涩黯淡、就是做作矫情,故弄玄虚。明明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词语,去果断的表达,硬是要来几回无谓的转弯,或堆积怪癖生涩的词句,以显示她(他)的与众不同、才高八斗、以及对待问题的全面独特、尖锐深刻等。

难怪有不少网友调侃说:多读几年书,多动几年的文笔,多当几年的编辑,可以提升为出色的文字怪诞高手,更让人读不懂她们想表述的内容。我喜欢快乐阅读,如嚼蜡味的名篇,我是懒得费时间的。我不想为了琢磨几句或几大片段的、毫无生趣的描述而劳神费心,生出无谓的悲悯和落寞的心绪。也许有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了,写起文字来,轻而易举就能糊弄人的大脑,也基本不用大众化的口语来写作了。反正这个社会是五花八门,好似大染缸,新生的事物一出炉,很快就被投机者加以炮制效仿。像我等榆木脑袋的人,是万万学不来的。

这些生涩怪僻的写作方法,及熟稔的惯用伎俩,越来越被有的人推崇热捧。所有的光环及荣耀,都往某些文字高人的头顶飞去。你若是静下心来去细心研读个别人的作品,不难发觉,有的所谓的经典篇章,实在是像修饰过的小脚女人,虽然秀气但读起来憋足,很是苍白寂寥的了。我就不明白了,明快的人或事,就偏要拐弯抹角去赘述再三,大大小小的道理罗列一大筐。人家世界文学巨匠歌德的作品,及泰戈尔的诗作,还有大家熟悉的孙犁、藏克家等大家的作品,既通俗易懂,又精神透明,浸入骨髓,很是让人欢畅的。这些令人敬慕的大作家的文章中,极少出现怪异的白描,不会稀里糊涂的运用哲学呀,宿命学呀,人文学呀等什么的大道理,套硬塞在自己思维的缝隙里随意嫁接,然后搬上长篇大论中,去蛊惑众人的眼球。说实话,我除了拜读一些自然真诚的文字外,也喜爱草根群体创作的快餐文字。

毕竟这些写作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平常百姓,他们没有发表的优先条件,不认识“做嫁衣”的人士,更没有名人大家帮忙推荐的渠道和本事。这支写作队伍中里的大多数的人是单纯殷勤、充满爱心的。他们愿望很纯真,不追名逐利,不献媚,不虚伪。这些人富有热情,心存感激。他们敬畏生命、钟爱文字。大众文字相比于高谈阔论的鸿篇巨制、及名不副实的获奖大作。我更偏爱于发自内心的朴实的文字,这样的文字足以给人启示和精神的扩充。所以,贫民主义写作是洒脱快乐的,他们的作品为广大民众所热爱。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