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从前……

2008年12月30日经典散文
我的两个女性朋友向我诉说各自婚姻的不幸。

在这十多年里,我见证了他们曾经的甜蜜以及后来枝节横生的波澜,最初相濡以沫,如今却彼此仇恨。

她们多次地诉说,于是我多次地回忆,不经意发现了两桩婚姻的共同点之一:从一开始就遭遇了家庭的强大阻力,也就是说,我朋友们的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是不赞同的。

以前,我是不在意且刻意忽略这个细节的,可今天,我陷入了沉思。

因为,渐渐地,我觉得曾经我不以为然的某些东西好象充满了玄机,例如爱情,例如婚姻。我们很多人包括我,曾一度以为,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只要两情相悦就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如果两情相悦的爱情走进了婚姻,那简直是情比金坚,一定可以白头到老。连婚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以怕的?

是的,我曾经真的这样以为,以为相爱就是一切,外界的风雨和阻力在爱情面前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

可是,很多年以后,我悲哀地发现,当初那些不被家人认同的婚姻,经过或长或短的岁月的考验之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即使没有劳燕分飞,也风雨飘摇。

这真是宿命,让人慨叹命运的翻云覆雨手,难道没有得到亲人祝福的婚姻就如同受到了诅咒?



朋友之一,在这里我们称她为A。A在她花一样的年纪遇见了后来令她爱恨交加的这个男人,电光火石般地将谈婚论嫁提上了议事日程。前面说了,这桩婚事遭遇了来自家庭的强大阻力。她家反对的理由有三:一是他大她八岁,在今天,可能相隔八岁是个合适的距离,但在九十年代初,还是不小的差距;二是她年纪尚浅,刚从校园里出来的她单纯无心机,不懂得人情世故;三是他家里的态度模糊,缺乏真诚。后来我分析,其实她家最在意的应该是第三点,想想也是,你家没有迎接的姿态,我怎么放心让她面对未来与你家的朝夕相处?

不管因为什么理由,总之最后闹到了不可调和。当年的A奋不顾身,义无返顾,为了爱人不惜与家人决裂,在与父母的一次激烈争吵后,从家里搬了出去,不再争取做一个被祝福的女儿,只愿做他幸福的妻子。

那时的我读高中,不谙情事(或曰晚熟)的我还不懂得她的痛苦与她父母的不肯妥协是为了什么,只是几年以后的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渐渐地对他的态度有了看法。作为一个男人,我认为他应该做的不仅仅是接纳离家出走的她,更应该做沟通双方家庭的工作。或者,他也努力了,不奏效,终于放弃了。可是,家长要的不就是儿女幸福吗,那么你去承诺去实践,去感动所有支持你反对你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不成功只能说努力得不够,或者想好了留条后路,所以不能毫无保留地付出。可是朋友A的做法,是不留退路的啊,可见开始的付出就不对等。

婚后的A真的不回父母家,心里虽然有牵挂却不知怎么回头。朋友父母也挂念她,我偶尔作为使者来往两边,当然那时我支持A多一点,认为她父母做得稍稍过分。直到A的女儿周岁那天两家才正式和解。

所幸的是离家两年,两人感情甜蜜,父母稍觉安慰。

后来,他们共同创业,一起吃苦,日子不富裕但有滋有味。我想,那大概是他们在一起最开心的几年,幸福弥漫于他们小小的家里每个角落,洋溢在他们微笑的唇边眼角。

再后来,日子越来越好了,房子大了,可是,心却远了,感情无端地出现了裂缝。也许,我不能用“无端”这个词,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有个理由,人们常说“冤有头,债有主”。

所谓的患难夫妻,人们说起来的时候总是强调在艰苦的日子里彼此的不离不弃。我们鄙视同甘却不肯共苦的一方,对于共过苦,却无法同甘的那类呢?

让人迷惑的是,这样的夫妻很多,男人尤甚。不知道是新的生活催生了新的追求,还是想斩断与过去的联系,不愿再正视曾经苦过的岁月,或者因为她见证了他委顿岁月里的狼狈,于是觉得不堪。可是女人,喜欢怀旧,会更加珍视一路走来相互搀扶的那个男人,视他如珠如宝,以为他也像她一样念旧。

他提出离婚,她大怒,想,你要自由,我偏不给。她也不去想自己的未来,拖着一个名存实亡的婚姻,束缚可能的幸福。她总是这样,如飞蛾扑火,玉石俱焚,决绝而壮烈。

他一狠心,干脆选择了逃避,离开家乡,到另一座城市生活,极少回家,回家也是吵。他也不再提离婚,但镜子破了,怎么能再圆?

又几年后,她倦了,心死了,说离吧!可他又不同意,还搬出家里人当说客,也不知道是因为孩子的缘故还是浪子回头的决心?

两人的事就这么悬着,看不到希望也不就此彻底死掉,也许,会有奇迹,但是谈何容易?毕竟,伤害太深,对自己的,对对方的,对双方家人的。我希望他们能快乐起来,可是,复合或是分开,哪一样会快乐一点呢,我不清楚。



朋友之二,B是一个雷厉风行、敢说敢做、泼辣麻利的人,这样的性格也体现在她选择人生伴侣这件事上。

同样在花样年华时她与他相遇,年轻人相爱似乎不需要什么理由,只为莫名其妙的相互吸引,即使在旁人看来多么不可思议。

B有个姐姐首先跳出来反对,准妹夫是她的初中同学。她说他在学校里打架,闹事,不读书,桀骜不训,怎么违规怎么来,是个刺头。然而,这些缺点在B的眼里却暗合了她对英雄的崇拜,以为那就是英雄主义。她渴望的是轰轰烈烈的人生,我们认为稳重的人在她看来是老实、木讷、乏味。

B的父母想方设法送女儿去外地打工,企望以此令其断绝与他的来往。然而,父母未必不知道这是徒劳之举,在家里都约束不了两颗热烈的心,千里之外自由的天地里怎么可以阻挡相爱的人追随的脚步?

B生性倔强,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免生什么事端,于是,正式而隆重地嫁了她,将她交给了不那么令人放心的他。

童话的结尾,王子和公主手牵着手,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现实也似童话般美好,那该多么令人向往。

可惜生活不是童话。

婚姻和恋爱原来真的是两回事。恋爱中的英雄主义在婚后变成了不安定的因素。曾经被认为是会享受生活、有品位演变成了懒惰、吹毛求疵;桀骜不训成为大男子主义的代名词。两个有英雄情结的人互相看不惯,在柴米油盐的现实面前渐渐败下阵来。

生活确实不乏味,叮里咣当的总让人心惊胆战。好的时候甜蜜无比,不好的时候大打出手。平凡的日子怎么可以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轮回,于是,生活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也磨灭了生活的信心与斗志。

以为有了孩子会令日子过得耳目一新,可是彼此性格的不肯妥协已经日积月累根深蒂固,歌舞升平的表象下依然涌动着危险的暗流。

生活仍在继续,打闹不断上演。我有时候觉得很困惑,夫妻间经历过最恶劣的争吵,如何还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处?渐渐地有点明白,反反复复的剧情也许就是真实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日子会是幸福的成分占主导吗?我观望,我怀疑,我不能肯定。

是的,我不能肯定,或者说我压根不敢苟同大起大落的爱情。我更喜欢平淡的和风细雨式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能这种意境太过苍凉太过萧索,太意兴阑珊,但是,我坚信它比轰轰烈烈更能趋于长久。

甘于平淡有什么不好呢,生活的本真就在于平凡啊!将日子过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当然好,但也许有一天,繁华褪尽,会发现,反璞归真是另一种美,宁静而安详。



人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总会用遗憾的语气说,如果再回到从前,我会怎么样怎么样。

于是,我问了她们同样一个问题,我说,我们也来做个假设,如果再回到从前,回到与他邂逅的那段青葱岁月,并且已经预知了往后的种种困顿和不圆满,那么,你还会作出当年的选择吗?

她们都沉默了许久。

其实,关于这样的问题,包括我,就算被问一千遍,我想,仍会不改初衷吧?

就算重来一次,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仍会被他吸引,仍会许下自己的一生,绝不会装作若无其事,擦肩而过吧?

而他,我相信在遇见时的怦然心动一定是他真实的感受。进一步说,我认为每一个肯许下婚姻的男人,最初一定有过关于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望。

那就够了,真心地爱过就值得。人的一生充满变数,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规划未来的轨迹,何况感情这不可捉摸的东西。当男人许诺说“我会一辈子对你好”,聪明的女人该一笑而过,只要接受他当时的心意就好。千万不要把他的承诺当作筹码去理论可能的不实,倘若有朝一日诺言被他当成负担,终于弃之无从觅,那么,请不要揪住那苍白的句子,反反复复地追问为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的一生,是不断地爱和舍弃的过程,爱过的人,喜欢过的事物,有的成为永恒,有的终于变成过去式,有的任我们挽留也不能跟随一辈子,比如年少的理想,比如父母的恩情,比如儿女的飞翔。

不能挽留,那就学会放手吧,不要徒劳挣扎,不要无休止地互相伤害。没有了爱,我们还有尊严;没有了尊严,就会失去爱的能力。

那就放弃吧,也给自己一片天空。感情的世界没有输赢,不是说谁先离开就是胜利,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我认为有尊严地离开的一方永远是被尊重的一方。

如果你从不曾后悔初时的选择,那就也不要可惜后来的付出,更不要追究失败的原因以及计较当时的恩爱与不爱的不甘。

“如果你千真万确地爱过一场,其它的留给时间去讲。”辛晓琪这样唱过。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