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

2011年01月23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故事

一进腊月,年味渐浓。偶尔的鞭炮声提醒着年已临近。腊八粥的香气早已淹没于平时美味的饮食之中,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很少有人再忆苦思甜追寻腊八粥的历史渊源。如果您给晚辈讲“宁省囤尖、不省囤底”勤俭持家的格言,年轻人会认为您是“出土文物”,根本没有听众。他们早已沉浸在现代生活的狂歌劲舞之中了。

快过年了,心中泛起波澜,回想起五十年代过年的情景,真让人齿冷三天。那时的城市工人阶级生活艰苦。大多数都住在大杂院低矮的平房内。一间屋子半间炕(或床)灶台白天烧火做饭,晚上扣上锅楦(木板钉成,架在灶台上)当床。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一间屋里,有的人家还在屋内搭起了阁楼。

二十三,年糕粘、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道酉、三十黑夜坐一宿。古老的谚语真实地反映了过去生活的艰辛——腊月二十八,再有两天就过年了,才发面蒸馒头!那时棒子面吃饱了就不错了。农村有的还吃高粱面饽饽,凉了如砖咬不动。还有更穷困的农户“糠菜半年粮”。过年了,他们的要求很低;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破”毡帽、老太太要个“裹脚条……不但妇女要用腿带子扎腿,连男人也扎腿。因为空心棉裤进冷风。

过年扫房是件大事。虽然只有一间房,也没有多少家具,但是这间屋里即是卧室、又是厨房。一年煤球炉的灰尘、做饭的烟熏火燎,不彻底做卫生怎么行呢?扫房的时间要赶个星期天,全家总动员。头一天,花一块钱买了块“大白”(或白灰)还有火碱、蓝靛(起到与墙粘牢和色泽清白作用,买不到蓝靛倒点蓝墨水)。提前用洗衣大盆泡上“大白”或石灰,扫房当天大家早早起来,把家具、被褥搬到院子里。我和姐姐围上头巾、带上草帽用竹竿绑上笤帚把屋顶、墙壁打扫干净,用排笔、滚刷沾着灰浆刷两遍墙壁。待干后糊顶棚。先在屋顶墙两侧分段顶上钉子,然后绷上铁丝,用报纸糊底层,再用粉煎纸罩面,倒也“蓬荜生辉”。姐姐用炕围纸糊上炕围(条件好的用花布),土墙上贴上几张年画,水缸上贴上大鲤鱼年画,象征着年年有余。炕上铺上塑料床单,自己剪得窗花贴在刚刷完漆破旧的门窗上,买一把塑料花插在花瓶里,玻璃果盘里摆的是塑料苹果、鸭梨、香蕉,百姓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可是没有钱呐!

有一家邻居,家中立柜玻璃镜子碰裂,底部呈放射状。由于没钱也不好买(奇缺),主人用绿纸剪成叶径贴在裂纹上,底下剪个花盆,上面剪几朵红花。不但遮丑,而且很有新意。他还把空酒瓶灌上自来水,摆满了酒柜,倒也气象一新。(苦笑)

那时每家都有几个孩子,只有一两个劳力,每月收入五、六十元。如果人均不足八元可吃补贴。(街道补贴、助学金等)那时物价也低,玉米面0.09元一斤、稻米0.185 元一斤,、机米0.16元一斤、白面0.17元一斤、煤球1.4元一百斤、云吞0.09元一碗、老豆腐0.04元、豆浆0.03元、果子0.04元、烧饼0.03元、山芋用一斤粮票可买四斤,每斤0.025元、羊肉0.76元、猪肉0.85元、直沽白酒1.8元、汾酒2.7元、西凤酒2.9元、茅台酒四块多钱、普通蔬菜几分钱一斤、学杂费一学期五元钱……

进入六十年代,节粮度荒、瓜菜代年月。吃、喝、穿、用全部凭本、凭票供应。凭本供应每人每月一两碱面、一家一包火柴。把线、灯泡、煤炭、木柴都限量。票证有粮票、布票、油票、工业证、纺织卷、烟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只有过年时供应少量水产、白酒、鸡蛋、红、白糖、豆腐、带鱼、花菜、木耳、瓜子、花生。每人每月半斤食用油,(其中包括一两香油)棉布一年每人一丈七尺五寸。

粮食供应更加紧张,分为儿童、市民、轻体、重体等几个级别,定量从十斤到三十几斤不等,因那时副食奇缺,人人都饥肠辘辘,每月二十五日借粮排成长队,有人半夜就在粮店挨个了。由于饥饿,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城市人得病给点黄豆、红枣救命,星期日到农村买高价粮、拾菜叶……听说外地农村饿死很多人……

过年了,供应一些平时买不到的食品。这可忙坏了放寒假的孩子们。在家长“千万别丢了购货本”的叮嘱下(听说一个孩子丢了购货本,差点让家长打死)一会排队买趟带鱼、一会挨个买趟瓜子花生。刚进家又让去买凭本的葱蒜、“细菜”(包括黄瓜、菜花、韭菜)等,真是处处要本、处处凭条……由于排队夹塞,吵架时有发生。

过年的衣服只买个单裤、单褂,或买布再花几角钱裁剪、缝纫,把新衣套在旧棉衣外面也就行了。全家的棉衣、棉鞋都是姐姐自己做的,那时姐夫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五、六十元,我在姐姐家上学。全家七口人。为了补贴家用,姐姐从街道领来加工活,如砸杏仁、核头仁、编篮子、织网兜、外贸桌布镂花等。白天姐姐自己干,晚上全家总动员,干到很晚、很晚……

大年三十,“穿戴一新”桌上虽有花生、糖果、苹果,但不能随便吃。要留到初一、初二甚至更长时间。在街坊、邻居、亲友拜年时充当门面。家长只给男孩买两三挂鞭炮,为了节省拆成单个燃放。还安慰孩子和宽慰自己,美其名曰“第一冤,放响鞭”。孩子为了省钱又听响,花几分钱买来“炸弹”(由两小块半个球形铸铁合在一块,如玻璃大小,用铁丝栓在一起,可夹砸炮)和砸炮,(二分钱一张,几十个砸炮)扔向天空,落地听响。家境好的、孩子大的买几把“二踢脚”(两响,五分钱至一角钱一个),还有灯花、黄烟带炮、(早年的花炮品种)烟花等。那时的烟花外表像大肚泥人,头顶贴纸。揭开露出火药,点着喷发彩花两三丈高。我们非常羡慕。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拜祭了祖先后,给父母磕头行礼,家长给一元压岁钱,初一给亲友拜年得了几元钱。不及捂热就被父母要回,留过日子用,换几张新角票安慰安慰。比起现在,让人笑掉大牙!

俱往矣,如今我家住上宽大的楼房,吃穿不愁,年年有余。和过去比,天壤之别。农民也有了退休金,我爱好骑车旅游,足迹半个中国。老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我非常满足。

祝愿全国百姓新年快乐,家家都过上好生活,住上好房,吃穿不愁,看得起病,俱欢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