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

2013年01月12日读后感

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范文一

《做事先做人》这本书,工作之余陆陆续续看了些,收获不少,篇篇精彩,字字珠玑,每篇都从一个方面阐述了做事与做人的道理。我根据理解来谈谈读了这本书后的一些体会, 

《做事必先做人》一书,中心思想是讲:做人要有诚心,诚心是办事的资本;做人要有爱心,爱心是社交的平台;做人要有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动力;做人要有谦逊心,谦逊心是进步的良友;做人要有恭敬心,恭敬心是修炼人格的工场;做人要有精进心,精进心是永续生存的源泉;做人要有宽容心,宽容心是社会的粘合剂;做人要有公正心,公正心是生活的平衡轮;做人要有平常心,平常心是处世的锦囊;做人要有骨气,骨气是生命的脊梁;做人要勤俭,勤俭是安生立命的基础;做人要敬业,敬业是人生价值的砝码。 

人们常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做人做事,的确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课题。通过读《做事必先做人》一书,使自己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结合平常的工作,很多道理值得借鉴,认真领悟书中的黄金法则,成就事业的坚实基础。我说说我理解的其中几点: 

1、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一看,反过来,可以检视自己有什么疏漏。“善解人意”正是“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具体表现。我们能够考虑到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和我们的矛盾在哪里,找到关键点,才能更好解决工作中的矛盾。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2、不要批评、抱怨、责骂。这是我们平时经常容易产生的行为,为什么非要大声地责难对方呢?优秀的老师不轻易使用赤裸裸批评的办法,抱怨、责骂也是无补的,这样容易产生逆反,忧虑,甚至影响工作效率,阻碍了灵感的产生。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鼓励能够让大家重新找回信心! 

3、热情地、真心的赞美。这点是结合刚才那一条而来,少抱怨,对给对方鼓励,赞美。尊重周围的人,忘掉你是在恭维,确实认为他们确实是好。人都是需要表扬的,周围人的关系和谐了,相互的摩擦少了,事情也就容易了。 

4、倾听、倾听、少说。专心听别人讲话,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叫我们少说多听。 

5、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满招损,谦受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在不同方面的认识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在工作的每个领域我做得比别人好就骄傲,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像别人学习的。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多向单位的老同志请教,他们有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减少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周围的同事都会喜欢谦逊的人。 

6、要有积极的态度。工作中很重要的因素,只有充满激情,你才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别人看到你的积极态度了,才会看到你的上进心。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改变你的工作状况,继而改变你的人生。忠诚、老实、进取、乐观、团结、每天热忱工作8小时。把积极的思想存入大脑,每天夸奖自己一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总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体现,人不管大官小官,要做个好官。不论大事小事,要做点实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们必须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做人,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事,只有这样方可成事。 

最后我想用一位名人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有一些沉浮,不会永远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需要这种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下面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直率、谦虚的态度,乐观地向前迈进。

先做人后做事读后感范文

人说智商(IQ)是先天的,是需要老天眷顾的;而情商(EQ)是后天的,是可以培养的。但老天也是公平的——往往智商高的人,却情商比较低。也许是先天条件过于优秀的人,常常只会看到别人的不足,而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和无知,最终难成大事。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项羽先生虽然是失败者,但并不妨碍其身后二千年的历史中,拥有许多重量级的“铁杆粉丝”,个人魅力可见一斑。就连为刘邦子孙(汉武帝)打工的司马迁先生,在其巨着《史记》中还是将“西楚霸王”这一诸侯级人物抬升到了帝王级别。项羽先生的先天条件可谓十分优越——帅哥、肌肉男、高干子弟,一杆方天画戟耍得是天下无敌,就连日后三国的关羽先生可能也是他的粉丝(据考证,关羽在《三国志》中用的可是方天画戟,而非青龙偃月刀哦!)年纪轻轻就已是独当一面的老总级人物,身边的人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据说韩信先生曾为其看过门;陈平先生曾是他的部门经理。还留下了许多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记录,连十面埋伏也没逮到他。但他身边的人却是越打越少,最后只落得“天亡我,非战之过”的嗟叹。倒是刘邦领导进行个人总结时比较中肯——我有“三不如”(行政管理不如萧何;市场策划不如张良;营销管理不如韩信),但我能作他们的老板,所以公司就兴旺发达了。而项董可谓是个全才,但他连个范增都不会好好利用,刚愎自用,事必躬亲,最终还是倒闭了。

其实项羽不是败给了刘邦,而是败给了自己,虽然他临死还在“天道不公,我没有错”地郁闷。拿现代的方法分析:项羽之所有失败是没有很好地进行团队建设。而他为何如此,主要是其“性格”使然。项羽本身是很优秀的,但正因为他的优秀,塑造了他“孤芳自赏”的性格。当他放眼四海唯我独尊之时,再也不会有反省的想法了,当他以自身的完美标准去衡量别人时,他看到的只有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我们每个人在懂事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学校的教育;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我们又开始了工作和阅历的磨炼。当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外在自我”的修炼。当我们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就必须进行“内在自我”的完善,就需要“觉悟”。

觉悟是一种反省的结果,需要自省和他省的一种过程。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才有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觉悟。《易经》曰:“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当我们被业绩和荣誉围绕之时,也是危机潜伏之刻。

西方管理学中有一个“不称职原理”,大致是某人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到更高一级的岗位,而他的岗位又由其他人来顶替,如此反而埋下了危机的伏笔。被提拔的人在原岗位上工作出色,不仅有他的主观努力,更在于其目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适合这个岗位,但当他担任更高一级岗位时,就不一定是称职了(至少开始的一段时间如此),而同时将两个人放在其并不称职的岗位上时,就增加了危机潜藏的概率。

其实在现实中,对这个“不称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挂职锻炼等机制进行弥补,但更重要的是当事人“内在自我”的完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信息,可以从外部获取和不断积累。而人性都有弱点和缺点,人的性格往往是很难改变的,但可以进行改善和弥补。

认识自我,首先必须否定自我。我们常说:“成绩只代表过去”。当我们挣脱了过去的羁绊,面对未来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有拥有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胸怀。

认识自我,才会接纳别人的“他省”。当一个人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告诫、劝导之时,也是他合作态度中最积极的一面。

认识自我,才能克服自身的性格败局,才能提升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才能进入人生修养的更高境界。

“菩提本无树,何处若尘埃。”——我们每天在做事,其实都在作自己。当我们苦苦寻找成功的捷径时,其实路就在自己脚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