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情感美文 > 正文

难忘那段尊师情

作者: 鲍明成2021/10/16情感美文

1985年9月,我从丹徒长山巷小学调到丹徒白袍小学做代课老师,在那儿一干就是五六年。当时白袍小学有四位老师,其中一个是民办教师,另三个是代课教师。学校虽然是一所完小,但除了2间厕所外,校舍仅有前后两排共九间平房,六个年级全是复式班。学生活动场所也不大,后来大队干部专门划了一块半亩左右的地作为学校师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师生们一起动手,在那里种上了小麦、花生、黄豆等农作物及各种蔬菜。

由于几位老师家离学校较远,加上当时老师们晚上不回家留在学校办公,为了解决老师吃饭、住宿问题,大队在本村挑选了一位老人为教师们做一日三餐。大队书记祁俊平做过几年瓦匠,他带着村上另几位瓦工砌墙、粉刷,辛苦了几天,修整了老师们的宿舍。再后来,村里为教师又新建了2间平房,还打一口12米多深的水井,终于使老师们可以一门心思搞好教学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白袍村大队的干部们常到学校了解情况,和老师促膝谈心,有时还组织家长到课堂旁听。为了激励老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孩子们勤奋读书,大队在当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每年拿出教育专项资金,制定了《白袍村教育教学奖励制度》,每年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和学生给予奖励。那几年白袍小学年年都被评为西麓乡先进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学生“体育达标”成绩排在丹徒县前列。

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孩子们成绩优秀,在全乡各种竞赛中获奖,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哪家孩子过生日,哪家上梁或者置办喜事什么的,都会想到老师,提前几天亲自到学校邀请老师们参加。村上有位60多岁的徐老头,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时已身患绝症,身体非常虚弱,但他还是坚持步行七八里路到西麓镇,花几十元买了书包、铅笔、橡皮、小尺、本子等学习用品送到学校。那天他到学校时已快12点了,徐老喘着气对我们说:“小小心意请老师们收下!”我们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原先执教的白袍小学早就人去房空,白袍村也已划入了谷阳镇谷阳村。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谷阳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直把这种尊师重教的好村风传承下去,该村自2014年起,全村共有71名优秀学子受到了表彰奖励,共发放奖学金达41万元。而我,只要回忆起当年在白袍村小学的那段执教经历,就会不由地微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