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一个老报人的青葱岁月

作者: 李胜金2022/07/08好文章

那时,八一水库指挥部下辖几个民兵团,几十个民兵营,工程进度快,民工干劲热火朝天,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我记得建民公社民兵营的爆破工张修苍就是先进典型之一。

用炸药放炮开山,是个危险活,更是个技术活,工地除他外无人干得了。一次大爆破中,一连串的炮声响了五十多下,但炮眼还差一炮未响,成了哑炮。这是爆破时最麻烦最危险的事,因为不知道哪个炮眼的炮没响,还会不会响,施工的人就不能冒然上去清除石渣。大家等了好一会儿时间,还不见动静,都很着急。这时,张修苍便冒着危险,背上保险绳上去检查。结果刚走到炮眼附近,突然响起了惊天炮声,碎石土灰扬起老高。工地负责人和安全员急忙跑到爆破点去检查,只见张修苍已经倒在乱石渣中,鲜血直流,染红了周围的土地。连长急忙把他背起来往医务所送,结果走到半路他就断了气。他是为了工程进度和大家的安危,牺牲了自己生命的英雄啊!

张修苍牺牲后,政工组迅速派我去详细采访他平常的表现。我到他所在的连队后,干部和民工都说张修苍平时就是个让大家敬佩的好人。说他每次放炮时,总是在炮响后最先跑上去检查,清除悬在半坡上的危石后,才让大家上去施工。爆破后他本来可以休息,但他仍然和大家一起铲石渣,加快施工进度。当天晚上,我含着热泪熬夜写出近万字的长篇通讯《付家河畔的丰碑》。第二天袁组长看了稿子后,说我写得很好,他把稿子作了些小修改后,先在工地广播刊播,然后又送到县广播站、《安康日报》编辑部,均被采用。随后《陕西日报》也摘要转载。张修苍的事迹鼓舞了广大民工,这篇文章也为我以后到报社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们政工组还树立起了一个在全地区很有名的典型——铁姑娘排。她们是皂树公社民兵营的二十多个女民兵,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将她们单独编为一个排。这些女娃都很能干好强,干活一点不比男民工差,节假日休息时还帮厨,受到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名气越来越大。这正好印证了领袖的一句指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干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干得到。”

一次,兰州军区召开民兵大会,表彰先进,县上决定让铁姑娘排去发言。关庙区民兵团把先进材料报上来后,袁组长和指挥部负责人、县武装部长黄巨胜看后都不太满意,让我修改加工。我看过后也觉得虽然事迹突出,但写得不够集中紧凑,也缺乏文采,不够生动感人。于是我连夜加工,写了六千多字的文稿,两位领导看了很满意。

铁姑娘排的政工员叫王化群,初中毕业,聪明能干。参加表彰会议前她拿着我写的稿子下工夫反复练习,熟悉了讲稿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后来这个女民兵排被树立为兰州军区的先进典型,王化群也“一讲成名”,不久后就被抽调到地区工作,再后来还当上了地委副书记。

我采写、修改的张修苍与铁姑娘排典型材料的文章,在工地和县上、地区宣传部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后上级宣传部门来工地采访,指挥部就让我接待陪同。在水库工程即将竣工时,原安康日报记者党永庵与安康县委宣传部部长谢林来工地总结调研,领导派我给他们带路、介绍情况、安排生活,给了我一次近距离接触学习的机会。

在八一水库工作期间,使我和原安康地委书记韦明海有了一段交往。那是1970年初,韦明海当时是被打倒的“走资派”,被押到我们工地沿线接受批判,指挥部分派我负责看管。韦明海作为安康地区原最高领导,我一个普通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近,只能是敬仰。我看到他虽然很清瘦,但黝黑的脸上透出顽强和智慧。虽然落了难,我仍然把他当长辈看待。

每次开会我都站在附近,尽量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他的老伴王绵,文革前是地区缫丝一厂书记,那时也被罢官在家。韦明海临离开家时,老伴给了他5元生活费。结果那天晚上住在五里民兵团四连驻地,他让民兵帮忙去买烟时,那几个小青年认为他是大干部钱多,把钱全部买了烟,趁机扣留一些过烟瘾。小青年把烟交给韦明海后,他一看钱都用光了,急得傻了眼说:“那这几天我的伙食费咋办呢?难道能光抽烟不吃饭?”我当时也很生气,只好安慰他说:“你别怕,这几天下连队吃饭先打借条,我随后请指挥部想办法给解决。”他这才放心。

后来我当了地区文教局局长,一次到西安开会,那时韦明海是省人大副主任,见面居然还认出了我,连连说当年挨批判时多亏我帮忙,不然还要饿肚子呢,大家一起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