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美文欣赏 > 正文

架子车

作者: 尚纯江2019/11/29美文欣赏

小时候,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寒冬季节,滴水成冰。小河工地上,一杆杆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飘扬。广播中,《团结就是力量》歌声嘹亮,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响遍四面八方。架子车、独轮车,车轮滚滚;人们肩扛手抬,脚步匆匆,热情高涨。

那个年代,生产队常常利用冬闲季节大搞水利建设。村民们用一辆辆独轮车、架子车和柳条筐等工具,把沟底的泥土挖出来,推上堤岸。最好的运输工具就是架子车,独轮车、柳条筐装土量少,太平车、马车载量大,但却派不上用场。而架子车装土多,运输量大,装卸方便,可拉,可推,也可用牲口牵引,效率高多了。现在想起来,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那时完成的,水库、河道、水渠等。

架子车也是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拉车人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曲腿向前使劲。如果车上装的东西轻,也可以推着走。在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全靠它来运输,种田、运肥、拉粮食、拉土拉砖头都用它。

那年代,每家每户都想拥有一辆架子车。农忙时,生产队为加快劳动进度,要征用架子车。用谁家的,给谁家记工分。一辆架子车,可以挣半个劳力的工分。空闲时,家里还可以用架子车拉土积肥,再挣点工分。另外,就是出门走亲戚也很方便。谁家有辆架子车,常被借来借去。坐架子车走亲戚,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呢!有一次,大娘想去堂姐家小住,就是我拉着架子车去的。

大娘岁数大了,怕颠簸,我就把车子拉得又平又稳。那是个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毒日头晒在身上像火烤一样。我在车厢里铺上苇席,下端绑上一条板凳,车上打了一把桐油伞。大娘躺在车厢里,眯缝着眼睛睡觉,优哉游哉的。堂姐是农场工人,住在农场。在那里,我吃到了好几年没有吃过的白面条,一下子吃了两碗。

那时候,拥有一辆架子车是全家的梦想。梦想归梦想,要想实现,却不是容易的事儿。

架子车是由车厢和车轮构成的,车的厢框是用很结实的木料做的,下边装两个可以打气的胶轮。那时候,别说买架子、车轮子,就是做架子车的车厢,买木料就很难。因为须是硬木料,土地、树木是集体财产,只有家中宅基地或者自留地上的树才是自家的。要想打造车厢,木料的来源只有两个,一是到市场上去买,但那时谁家都不富裕;二是自家种的树,但宅基地窄小,硬料的树生长周期长。所以,很少有人家能凑集木料。即使凑集了木料,一个架子车盘七八十元钱,这可是天价,相当于卖一头肥猪的价钱。因此,一个生产队,有架子车的人家并不多。我家的第一辆架子车,是用宅基地上一棵洋槐树打造的,驾车盘是卖了一头肥膘猪的钱买的。那头肥膘猪,是我一把猪草一把红薯叶养大的。

自从有了那辆架子车,我们兄弟姐妹就有了活干,割草、积肥、拾柴、拉土、送粪,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能挣工分的活,我们都干,干得热火朝天。我家兄弟姐妹多,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摘掉缺粮户的帽子,好多分些粮食。所以,我家的架子车很少闲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手扶、三轮、四轮等机动车辆相继进了农村。收打粮食、种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架子车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作为农村的运输工具,仍被一些家庭保留着。

春节回家时,我看到村里停了很多轿车,还有一辆奥迪A6。儿时玩伴说,这是他儿子买的,他在新疆做生意,还在乌鲁木齐买了一大套房子。这让我自愧不如。我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用了多年的电动自行车。

七十年来,农村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