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延续年味 莫忘归心岗位

作者: 张永生2021/07/15好文章

过年前一个星期忙回家,过年后上班第一个星期在回味。虽说节后上班已有一段时间,可过年的场景还是过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时不时泛起阵阵年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看一看为自己牵念记挂的父母,释放一下郁蓄已久的乡愁,抚慰一番羁旅漂泊的心灵,个中滋味自然有得回味,且愈回味愈浓郁。更何况,还有零星响起的鞭炮声、隔三岔五的聚会邀请,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还在“年”里。

回家过年,归来回味,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当我们沉浸在年味或对年味的回味中时,很多人早已开始新一轮的打拼。农田里,老乡正扬鞭催牛;车站里,人们行色匆匆;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忙着收送包裹……个人蛮拼的,国家也很忙。节后上班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宣布继续简政放权、取消各项审批等民生政策,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不久,全国“两会”又将拉开帷幕……从生产第一线到最高决策层,从普通劳动者到国家领导人,都在忙、都在拼,干事业、谋发展的精气神提点着我们要“在状态”。

然而,人都是有点惰性的。神经彻底放松了,立马绷紧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推杯换盏多了,误把酒场作职场在所难免;热热闹闹惯了,一旦清静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跟他谈正事,他的眼神总游离;跟他讲工作,他总是不着急;跟他说任务,他总是再等等。于是,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从早上拖到下午,从初七推到十五。每年节后总有人抱怨不适应、缺精神、没状态。医学专家、心理医生支招走出“节日综合征”,已是老生常谈;每逢新年上班,媒体呼吁“收心”,更是多年的惯例。如果说年前“回家”是主要话题,刚上班“回味”是主要氛围,那么如今“回归(岗位)”无疑应成为首要任务。

状态决定“存在”,关乎事业兴衰。春节七天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走亲访友、推杯换盏有时难免,但这毕竟是过年状态而不是工作常态,只是稍事休整而不是从此松懈。如果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里,或神龙见首不见尾,或人在岗位心在酒场,那可就有些角色错位了。上班了,就要进入角色,开足马力,清一清积压的事务,理一理工作的思路。否则,既容易让工作出现“空挡”,更会养成慵懒习惯。

心态决定状态,“放飞的心”自然不肯落地落实。沉浸在过年状态中太久,主要还是抱着过年心态。所谓过年心态,无非是觉得盘点过去一年的成果,觉得工作上去了、腰包变鼓了、日子也好过了,因此趁着过年好好歇一歇,手头的工作暂时放一放,年前等过年,年后等过(元宵)节。一等二靠三缓,其实是一种小富即安、自得自满的心态,不干不拼不抢,只会蹉跎岁月。

心态也好、状态也罢,都取决于一个人的责任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拼闯改革进程中的难关、跨越前进路上的“险滩”,不仅需要智慧和技巧,更需要意志和勇气,其背后都浸透着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实打实,反之只会“耍花腔”;有了责任感,才敢硬碰硬,反之就会“耍滑头”,遇到问题、矛盾不是一推二六五就是假装没看见。

说是三月新春,其实第一季度行将进入尾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形势逼人,当务之急是抓紧从过年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过年心态中挣脱出来,肩负起责任,琢磨着工作。总之,快快归心,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