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往年酒

作者: 合肥杨丽琴2021/04/08好文章

老家有吃“往年酒”的习俗,也叫吃春酒,即春节期间的饮宴。

作家沙汀的《淘金记》里说:“破五以后,是私人请春酒。”在我们老家,从除夕到正月初三,一般不出门吃往年酒。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给父母拜年,属于晚辈孝敬长辈,不在之列,正月初四送走了年,就开始吃往年酒。

记忆里,每年我家的往年酒都要吃到二月里。首先是亲戚之间往来,我家有四个舅舅、四个表舅、两个姑妈,一家一家地轮转着吃往年酒,到哪一家,大人孩子满满一大桌,每年都要热热闹闹地吃到正月十五过小年。

小年一过,按习惯说法“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村子里准备春耕大生产了。但是,往年酒还没有请完,父亲和母亲算着,彼此来往的好友、单位里相处融洽的同事,还有街坊邻居,相互之间,你请来,我往去。这时的往来少了一项礼节,那就是年礼。

其实,那时的年礼很简单,一般两斤红糖、一条糕,有的配些麻饼、烘糕、饼干之类。这是有名目的,红糖是表示尊重,糕寓意步步高。以前的红糖是用牛皮纸包着,还要用写春联剩下的红纸包在外面,再系上红线,用手拎着,这是很大气的年礼。手上有了这样的礼品,走路腰板也硬得很,目不斜视。毕竟,在那个年代,拜年时,手上拎有这样包装的年礼,是挺惹人羡慕的。

往年酒,最主要的是那一桌酒席,菜是千篇一律的鸡鸭鱼肉和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蔬菜,有特色一点的,是偶尔得来的山鸡、野兔之类的野货。为了一桌像样的酒席,往往从年头就开始积攒了。记得每当有大笔开支时,母亲都会说,省一点,过年用。

往年酒,当然少不了酒。那个物质匮乏年代,酒是奢侈品,最平常的是八毛钱一斤的散装酒,当时人们的口头语叫“老八毛”。瓶装的酒很稀缺,能买得起的人家也很少。对于酒,我家算一大特色。外婆家有一棵大桂花树,每年八月桂花盛开之时,母亲都会去外婆家,和外婆一起,打下黄灿灿的桂花,酿制桂花酒。当酒桌上酒过了三巡,客人们个个脸上春光满面、热情高涨时,喝过我家桂花酒的,就会叫着要喝桂花酒。父亲会去房间里,捧出一坛封得严严实实的桂花酒,启封。顿时,满屋子桂花香气弥散开来,客人一个个吸着鼻子,连声称赞“好香,好香!”父亲不紧不慢地再给每人斟上一杯,桌上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客人们端起酒杯敬酒,酒一入口,就咂得“巴嗒巴嗒”地响,直呼:“好酒,好酒!”

为了大家喝得尽兴,父亲会让我给每个人敬酒,我也是少年胆气壮,一点不含糊地给每个人敬酒,或许就是那时开始,练就了我一身好酒量。酒酣饭足,大家尽数散去……

随着我们长大,父辈们渐渐年老,家里的往年酒逐渐少了。现如今,繁忙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过年长假,人们总想过一过自己的生活。但是,往年酒的习俗还是没有改变,来亲戚朋友,去餐馆、酒楼,点一桌喜欢吃的菜肴,轻轻松松地吃着往年酒。

往年酒,承载了很多的乡情、亲情和历史的过往。时代在变,往年酒的形式也在变,不变的是那永远淡不去的亲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