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优秀美文 > 正文

幌儿的记忆

作者: 王忠范2021/04/12优秀美文

到东北乡间观光采风,竟在一家农家乐饭店看到了高高悬挂的幌儿,既惊讶又欢悦,不禁呆看多时。多年不见的幌儿呀,都哪里去了?

以前,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城乡大大小小的饭店酒楼的门前,都在铁架上或者木柱下挂幌儿。饭店多的地方,那幌儿挨排连串,荡荡悠悠,简直就是一道绝妙的风景。这幌儿其实是酒家饭店的招牌,可能有百年的历史,像江南以前的酒旗。幌儿是用铁皮或者木板制作的,圆桶形状,四周漆以彩色。下端的圈檐上大多垂挂或深红或粉红或紫红的长穗,也有搭配多色的,密密层层,绒绒嘟嘟,红亮亮花闪闪金晃晃地鲜艳。有风刮来,只只幌儿轻轻摇动,如火焰,似红霞,像云朵,在空中浪漫飘闪,好看极了。时尔见到几只深蓝色的幌儿,那便是回民酒店,一色的清真饭菜。

当年,不管什么时候,要想知道饭店营业还是关门,隔远看看挂没挂幌儿就明白了。挂幌儿,就是营业,摘幌儿,就是停业。那些昼夜营业的饭店,就是刮大风下大雨也不能摘幌儿。这幌儿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挂一只幌儿的是小吃部,只经营地方小吃,很简单;挂两只幌儿的是综合饭店,熘炒烹炸,应有尽有,只是规模小些;挂四只幌儿的算是中档饭店,有雅间,有大厅,有闻名的特色酒菜;挂六个幌儿的则是高档酒楼了,门面大,设施好,可承办大席,还提供礼仪、歌舞服务。我很小的时候,曾读过一首写幌儿的打油诗:恰似云花总盛开,引招食客四方来。多姿多彩频迎送,荡荡悠悠梦不衰。看来那时的幌儿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营业与停业的标志,还有饮食文化的内容与一种象征的意义。所以,不管哪家饭店酒楼,每每挂幌时,都要穿上饭店的服装,抖起精神,有的还念叨:幌儿高高挂,客人到我家。

由幌儿我想到以前乡间和小城镇那些饭店酒馆,特别是老字号,都是木桌木椅,干干净净,餐具、酒具也普普通通。不豪华,却温馨,只讲味道和服务。餐厅似乎没什么讲究,可按老习惯蹲在椅子上吃饭,可光着膀子喝酒,可猜拳行酒令,也可唱歌、跳舞。那场面真像老电影里古代酒馆的镜头,畅然随意,别有韵味。想着,感叹着,走出农家乐饭店。往前看,发现一家挂着两只红幌儿和两盏红灯笼的昌隆酒馆,据说这是乡间的老字号。我上前去问小老板,你们除了挂幌儿怎么还挂灯笼?他回答:“祖传的。”他说老辈留下这样的话:幌儿红,灯儿亮,话亲饭菜香,买卖更兴旺。

时代变了,幌儿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