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经典美文 > 正文

蒸年馍

作者: 张杰蒸2021/04/15经典美文

年馍是阜阳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也是每一户人家必须做好的事情。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从早到晚除了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外,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蒸年馍。

阜阳地处皖北,主要农作物是小麦,人们的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所以过年蒸年馍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曾经的日子里,腊月的最后几天,人们都是在忙忙碌碌蒸年馍中度过的,整个小城的上空都被袅袅炊烟笼罩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菜香、面香和蒸熟后散发的热馍香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陶醉在了越来越浓的年味之中。

阜阳年馍,制作工艺古朴,过程复杂。从发酵头、和发面、醒面、揭面、揉面到做馍、蒸馍共七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首先发面只用酵,酵由麯生,酵状似汤圆,阜阳人称之为“小麯子”。需要蒸馍的时候,酵头以温水泡软起沫后,加少许面,置于炉旁温暖处,棉被捂严,等这块面发好了,再加面,再发,由小渐大,这是孕育酵母菌的过程。这块积聚了足够发面能力的面块,阜阳称为酵头。

蒸馍那一天,炉火点燃,女人会早早烧好一锅水,厨房也渐渐暖和起来。接下来开始和面了,男人把酵头掺进面里,这是蒸年馍的最初环节。酵头的多与少,全靠经验来把握。好的年馍,保持了麦子的醇香,又有米酵的甜感。

在阜阳,蒸年馍需要全家老少齐上阵。揉面是整个蒸年馍环节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而揉面靠的是手感,面揉得好,蒸出的馍筋道香甜,口感好。当然,哪一家都要图个吉利,一年就蒸一回年馍呀!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揉,翻来覆去地揉,一团面,越揉越软越白越光亮,真可谓精益求精。

阜阳人在蒸年馍的时候,喜欢在年馍里放上红枣,蒸后的枣,油黑俊亮,也有人用蜜枣,但无论是红枣还是蜜枣,都表达了人们期盼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蒸馍讲究时辰和火候,馍胚子涨好以后才能上锅,火候恰到好处才能出锅。如果馍蒸得顺利,就预示着全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或者面没有充分发酵,就会蒸成死面馍,对于淳朴的阜阳人而言,心里感觉是不吉利的。所以,家家户户,尤其是邻居们相互提醒,或交流着蒸年馍的经验,确保蒸出来的馍又白又大。

在阜阳,年馍与平时吃的馍有所不同,过去所蒸的年馍要用四根火柴头绑在一起蘸上朱红的颜料,在馍上方正中位置点上红红的四点,阜阳人称之为“馍花”,寓意吉祥如意,增添了过年喜庆的气氛。而平日里吃的馍是没有这些印记的。

关于蒸年馍,阜阳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年馍要多蒸一些,冬季放不坏,一家人要从年前的腊月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正月,预示着自己家非常富有,且年年有余。

而在原来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时候,每年既要蒸出白白的年馍,也要搭配着蒸一些杂粮馍。即便是再富的人家也会细粮、粗粮各一半。会过日子的人家,将白面馍留给走亲戚的客人和馋嘴的孩子享用,杂面馍则留给自己吃。

在阜阳,馍虽然只是百姓人家极其普通的一种食品,但到了过年的时候,蒸年馍被赋予了一种亲情和感情的聚合物。圆圆的年馍发酵出家乡的味道,也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既是家庭团圆的象征,也是一种亲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