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闻鸡起舞

作者: 邹清平2021/08/08好文章

鸡年到了,想起了闻鸡起舞的许多往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淘气孩子。青年时代,他意识到知识的贫乏,于是挑灯夜战,广泛阅读书籍,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常常同被而眠,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此后,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两人从不间断,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人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这是历史上闻鸡起舞的故事,也是闻鸡起舞成语的来历。

我出生在大巴山偏僻的深处,父母和乡亲们闻鸡起舞,披星戴月,为生活辛勤劳动的场面历久弥新,在脑海里刻上了深深的印记。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每天早晨,父母天刚蒙蒙亮,自己起床赶农活,也催儿童们按时起床,放牛放羊砍柴割草扯猪草,干力所能及的农活。

特别是农忙时节,为了抢收抢种,乡间的人们早上比鸡起得还早,晚上比狗睡得还晚,每天都只休息四个小时左右。早晨鸡未叫时,父母亲招呼我们起床,在煤油灯下,母亲煮早餐,其他人收拾自己劳作的工具,在微弱的油灯下,大家吃完早餐就出发,高兴地哼着“鸡叫头道梆梆敲,收拾工具就出发……”,歌声在乡间回荡。把一田一田、一地一地的庄稼,收割好整装好,在月亮坝里背麦子回家或背稻谷回家,晚上在油灯下、月光中,全家人用风车、用筛子把粮食整理归类收拾好。忙农活时人们还高兴地吼着当时流行的《南泥湾》: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夏天和秋天,早晨四点钟打着柏皮火把、电筒出发,背上爱国粮步行十五公里到区粮站。有一年夏天,全家人背小麦,迎着凉风和朝阳,一路边行进边山南海北,讲起神仙鬼怪的故事。走到区粮站,收粮人才端着碗吃早餐。他把我们称赞一番,说你们太早了。对我特别夸奖,说小孩子能干,不睡懒觉,今天第一秤就收你们家的公粮。我们全家人连声说“谢谢”,脸上溢满了幸福的涟漪。

那时生活条件艰难,小孩们都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自己从大山深处挖药材挣学费。挖药材要走二十多华里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才能进入荒山荒坡。早上四点钟起床,煮饭吃饭,收拾弯刀锄头,披上小蓑衣防湿御寒,打着柏树皮或向日葵火把,三三两两向大山深处赶去。天麻麻亮时,大伙儿已来到目的地,寻寻觅觅,披荆斩棘挖药材。中午吃完干粮,又围绕着大山挖,如果互相看不见了,就吼着对方的乳名这娃子那娃子壮胆,夕阳吻着山梁时或麻羊子下地时(大巴山土语,天将黑时),我们背上丰收的药材,深一脚浅一脚,披着清风明月揣着满心欢喜回家。一个假期过去,不仅挣足了学费,父母还会奖励我们买连环画或泡沫凉鞋。

山里的大人小孩靠着闻鸡起舞,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快地创造着幸福生活。且引领着我走出大山后,生活勤快工作敬业。

我工作三十多年来,感到欣慰的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做到了夏天六点起床,冬天六点半起床,一年四季从不懈怠。特别是2005年9月开始,市级机关从老城区西迁后,我每天按时起床,7点半左右从南外三岔路口启程,经南门口坐乌篷船过河,沿州河边一路大步流星前行,仰望盘旋在空中的飞鸟雀跃,俯瞰鱼儿在州河里自由游荡,翻越鹿鼎寨来到市政中心,按时上班了,生活低碳了,没有堵车的烦恼,多么愉快的日子。步行上班还收获了意外的喜悦。十多年来,我以步行在州河边为题材写了二十多篇作品在报刊发表。其中《石墙上的绿》获得森林城市征文一等奖,《走班札记》在人民日报发表。

我女儿在通川区一小读小学,达高中读初中,我们住在南外,一家人大人小孩互相鼓励,早上为按时起床,专门买了一个里面有只鸡图案的闹钟,每过一秒钟鸡啄一下,闹钟滴答一声,早上闹钟定到六点一刻,按时发出神似乡间鸡叫的声音,催着我们全家起床。女儿只要听到“鸡”叫,马上翻身起床,从不赖床,按时上学。全家互相鼓励,比赛着看谁闻“鸡”起床,十分欢快。如今女儿在四川大学读研究生,我们时时电话上玩笑着,问是不是闻“鸡”起舞,女儿骄傲地说,已经养成了闻“鸡”起舞的习惯。

几十年来,我从小养成闻鸡起舞习惯,现在居住在大都市,没有雄鸡报晓,闻手机准时的闹铃起床工作和生活。人们在乡间闻鸡起舞辛勤耕耘,生活在劳动中变好;在城市中持之以恒闻手机起舞,开始一天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