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好文章 > 正文

父亲的钢笔

作者: 王慧娟2021/05/30好文章

国庆回家父亲居然让我帮他找一支钢笔,说在阁楼久已不用的橱柜顶上的铁盒子里。拗不过老年人的思维,我只好搬来一把梯子,上到阁楼,拨开层层杂物拂去重重灰尘,果然找到了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疙瘩。盖子已经锈蚀在上面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开。父亲欣喜得像个孩子,这个固执的老人,舒展了满脸的核桃纹。盒子里不仅仅是一支钢笔,确切来讲,是一盒子钢笔,有塑料皮的有铁皮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虽然这些老家伙都有把子年头了,但老父亲像对待宝贝一样都把他们用塑料纸包得严严实实,尤其是其中三支“名牌” ,一支英雄,一支永生,还有一支金星,父亲还用一个精美的红布兜封存着。父亲抚摸着这些宝贝,好像抚摸着他自己的人生。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办教师,教书30多年,在这之前他是一个来自河北贫困农村的志愿兵。父亲高中毕业后到部队当了通信兵,平时负责研究线路图,也给新兵上政治辅导课。父亲写得一手好字。父亲说他刚到部队的时候,有一天发现连队的汇报材料写得七扭八歪,就得意地与一起值班的战友说,我就是用左手,写得也比这好。没想到恰好被在里面休息的指导员听到了,那份材料就是他写的。于是,父亲被责难和批评,指导员让父亲写来看看。结果父亲真的用左手写了起来,当时指导员便真的钦佩他,认为写得的确是好。而且后来,只要是涉及要写字的场合,父亲都被委以重任,并且年底表彰的时候被授予三等功,奖品除了证书,还有一支英雄牌的钢笔。此刻,父亲摩挲着他的这支钢笔,回忆着曾经青春的岁月,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的确,这支笔是他的骄傲,是那个年代里父亲对自我价值的认定,是父亲血气方刚的青春见证。

那支永生钢笔是母亲送他的礼物。据说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是农村的最高学历,而且父亲又是当兵的,所以颇得本地姑娘的青睐。母亲长得很高很苗条,容貌也出众,是十里八乡数得上的漂亮姑娘,最重要的是她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父亲有一年回乡探亲,正好遇到在河边洗衣服的母亲,为了救护意外落水的老大娘,母亲跌倒在水里的芦苇旁,膝盖好似破了皮,直流血。父亲看到这一幕,急忙把母亲送到小诊所敷了药。后来顺理成章的两个人恋爱了。父亲之后就回到了连队,走的时候母亲用自己割猪草的钱买了这支珍贵的永生牌钢笔。因为是通信兵,父亲经常会随着连队一起行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行走在那些偏远荒无人烟的山地和丘陵之中。只是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会抽出时间给母亲写信,表达自己对于爱人的思念对于工作的赤诚。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年,而这种一年相见不到两周的爱情,他们坚持了十年,无怨无悔。有趣的是,婚后母亲才知道那个跌倒在水里的老大娘居然是我的奶奶。所以,偶尔我想起来就会打趣说:“爸爸,这是你当时设计的圈套吗? ”问得多了,父亲也会不好意思地说,这就是他的爱情,而爱情是讲究缘分的。

父亲的第三支钢笔,是工作之后学生赠送的,也是唯一一次父亲这么正规地“收礼” 。部队转业以后,父亲被安排到乡里的小学教书。教书的行业父亲做了32年,这30多年里,父亲送走了2000多个毕业生。这些学生有的是高校的教授,有的是报社的记者,有的已经是纪检委的官员,最多的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当然,还有一个是作为文学博士的我。父亲有一个小册子,会记下每年的学生名册,这份名册如今已经有60多份。父亲的这支“金星”钢笔来自于一个特殊的学生,他的名字叫金星,是一个由村子里的老夫妻收养的弃婴。老夫妻去世以后,青春期的金星时常跟着一些小混子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父亲觉得孩子可惜,便时常给他提供一些帮助,让他继续上学。后来,金星考上了县里的职高,再之后当了兵。1998年夏天,金星回家,专门赠送了这支“金星”牌子的钢笔。可是,抗洪抢险之后,这个小伙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喝了一壶老酒,三天没有吃饭。如今每到教师节,父亲还会收到学生们的问候,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节日快乐,父亲都会笑得满脸开花。父亲常和人讲,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孩子们能记得我就是我此生最大的收获。而且,让父亲欣慰的是,他的这2000多名学生,无论是在家务农的还是在中央部门工作的,没有一个人受到纪律检查,无一贪腐。

父亲抚摸着他的这些钢笔,就像抚摸着近乎一个世纪的灵魂,如今签字笔盛行的时代,怀旧的父亲依然完好地保存着这些时代的记忆,保存着他自己的青春年华。当工业和便捷成为现代的名片,那些传统和经典的物件,盛满人情味的青春记忆却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