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媒人

作者: 马科平2017年03月24日来源: 云南网现代散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请媒人提亲,往往曰:“是媒不是媒,也得两三回”。媒婆心里有杆秤,无谱不动口,平时东村遛西村逛,方圆十里,适龄男女资料掌握充分,谁家锅门朝哪一清二楚。她觉得这家女儿与那家小伙合适,条件般配,才肯正式提亲说合。

媒人迈进门槛,入坐先不论正题,尽扯鸡毛蒜皮,粮食收成,东长西短,逸闻趣事,生动欢畅,感人肺腑。末了贴近主妇耳根:你家女子多大了?这是明知故问。女人与女人容易沟通,倘若尚未许配,主妇故意说:“女子这么丑,有谁要哟?”媒人这才抛出目的:“菊村有个小伙不错。”主妇再笑,媒人一锤定音。主妇不语,媒人便把男方优点夸大数倍,缺点忽略不提。

征求过主妇意见,媒人便与这家女子见面。若父母有意女子不愿,媒人让父母做说客。若女子有意父母不许,媒人晓以大义,诸如婚姻自由旁人参考之类。若皆借口年龄尚小,媒人比较知趣,找个借口告别,拍拍衣服起身走人。

女方如果没有意见,媒人马不停蹄直奔男方。媒人在男方如法炮制。很多小伙子家人,早在媒人跟前央求过,如今好事登门,当然满口应承。吃过招待饭,媒人唾沫四溅,手舞足蹈,约定男女双方“背见”。

“背见”是由媒人约定日子地点,双方第一次见面,叫背见,即私下(不为人知)见面。过去背见,只是见个面,连话都不说。现在,即使自由恋爱,还得履行背见程序,实际是让双方父母见见而已。

背见后若双方感觉良好,仍不能草率行事,还有“打听”的过程。在亲戚、邻里间查访,通过熟人了解对方家风人品,家族病史,通过双方就读过的学校、工作单位了解情况。既要打听男女双方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双方父母甚至祖辈的情况。经过双方打听,无异议,方可进行下一步交往。

这期间,媒人磨破嘴皮,耐心解说,尽力撮合,方才“打婚单”。打婚单,就是媒人要来男女生辰八字,写在黄表纸上,互换交给双方,压在各家灶爷香炉下,请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的灶爷定夺。半月内双方家庭、亲戚大小人平安无事,可继续交往。如有灾难、挫折则给媒人回话,此事作罢。

打过婚单,媒人便陪男方“送繎棉花”。繎花就是将中意的花(女子)繎住,男方提五到十斤不等的棉花,到女方家,观察其家情况,对女方进一步了解,窥一斑而见全豹。女方也对男方进一步了解,以免“走马观花”看错眼。

经过上述程序,双方选择吉日“照贴”(订婚)。女方去男方家“看屋”,双方亲属代表作陪,同时对对方再审视审查。亲属代表见多识广,媒人该摊的牌要摊,该瞒的事要瞒,既不留“尾巴”扯皮,又不和盘托出。媒人像出色的外交官,含蓄明朗,活泼机警。吃毕饭,经媒人之手,男方给女方“下彩礼”(现金),还要给女方衣物、布料。媒人领女方四处巡视,看房屋,看家什,看周围的景观。逢女方挑剔,还要打打掩护,好言相劝。

照贴意味亲事确定下来,双方家庭有喜、有病,互相也就往来。盖房上梁放炮,生病提礼探望。逢年过节,相互走动。农忙季节,男女互相帮忙,以显孝道。媳妇未过门,可以在婆家小住,男的则不行。

最忙碌的是双方选定日子“下货”,媒人往来奔走,一面把最新要求及时通知对方,一面暗暗监督执行情况。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媒人担心关键时刻功亏一篑。下货一般在六月六或者七月七,男方给女方送结婚用的东西,如衣物、首饰、被子。下了货,标志当年结婚,女方开始准备嫁妆,男方筹办结婚事宜,收拾新房,置买家具。

结婚那天,媒人天不亮从男方出发迎亲,跟随二十多条汉子,服装整洁,到女方家门前燃起鞭炮,检查好嫁妆,执行完规矩,带领新娘新郎和娶亲队伍返家拜堂。大功告成,媒人选重要位置坐下,慢慢享用宴席,接受财礼。有时喝个大醉,边踉踉跄跄回家,盘算下一门婚事。

现在乡村媒人愈来愈少,自由恋爱盛行让其失去用武之地。两情相悦的男女连找媒人说合一番、走走形式也一概免除。只不过在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家庭婚姻关系固若金汤。而媒人退场爱情至上的当代,离婚散伙,却简单随便到如同丢掉一件不喜欢的衣裳。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