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作者: 石晓望2017年05月04日来源: 邢台日报抒情散文

太行山连绵奔跃,怀抱滋养着一个个大小村落,孕育出一方朴实民风。

渐凹村在沙河市正西方向,距市区约40公里,村庄位于东石岭水库大坝北侧的山顶上,与位于大坝南侧的大坪村遥相呼应。渐凹村地势高峻,位于海拔800米的山顶,周围群峰环抱,沟深坡陡。因位于渐水低洼处,故得名“渐凹”。由于地势的差异,渐凹村的春天来得往往比山下略晚一些。渐凹村依山势而建,各家房屋层层叠叠,最低处从沟底长出,最高处挨着蓝天白云,从东到西扩展占据着整个山脊,很早就被人称为太行山里的“小布达拉宫”。隔着水库的南邻大坪村,在建筑风格上更是太行石板房的典范,就保存完好程度、完整性、观赏性而言,在冀南一带首屈一指,只是尚未开发,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坪村支书老彭熟悉石匠营生,知道山里人起房盖屋的不易,处处讲求精益求精,他指着一处陡直的墙角,称两丈高的石板房砌起来误差不会超出一公分。他又领着我们看了几家,有的门楼上雕工、彩绘技艺高超,八仙、关公等人物栩栩如生,让人心生赞叹。

渐凹村东侧有一高山,当地人据其形状称为“烙铁尖”。因其山势高耸,视野开阔,广电部门在其上设立转播站,林业部门在其上设防火了望台。与高山相映成趣的是渐凹村周边的纵横交错的沟壑,早晚雾气弥漫,深不见底。到底山有多高、沟有多深,有两个事例证明。2012年夏天最热时,一头晚归的毛驴失足跌入谷底,为防止酷热天气下驴肉腐败变质,驴的主人和几个乡邻带着工具潜入沟底,一番忙活,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将肢解好的驴肉从野外搬进冰柜,随后几日村庄就四溢着驴肉的香气。无独有偶,2013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在大坪村南坡上耕作的一名村民,无意中惊起一头300余斤的公野猪,村民大骇,持镢头以自保,并加以声势催赶之,野猪掉头疾奔,被迎面一村民兜头拦截,野猪慌不择路,竟摔入深谷毙命,两村民捡拾后分之,饱尝野味之鲜。

山里人实诚,不爱沾小便宜。渐凹村村民闲暇上山捡拾柴火,捡的累了或急着回家做饭,将柴捆路边一顺,得空再去,柴火仍安放原地,无人去动。山里人不攀比,比的是志气。因地处山区,造成交通、就业、上学等诸多不便,渐凹、大坪村民争相让孩子走出大山外出谋发展。短短十几年时间,大坪村已在临近省道的山下平坦地方建成了现代化的新村落。渐凹村群众则走得更远,在40公里外的沙河市区购房定居的已接近全村的半数。正是生产生存环境上的不利不便,才逼得渐凹、大坪村群众苦干实干,逼出骨子里的无穷活力。用大坪村群众的话讲,要的就是这股劲。农村庙会多,大坪村临近的渡口村属大村,一年中农历三、六、九月都有庙会,经常邀请戏班子到村演出,这让作为小村的大坪村群众很是羡慕。于是农忙罢,也想凑俩钱唱一唱,乐呵乐呵。

不过今非昔比,大坪村发展的步伐迈得很快,面貌也日新月异,建小学、卫生室,安自来水、路灯,让大家刮目相看。与大坪村紧挨着的几户外村群众几次找到大坪村负责人,想接上大坪村的自来水,搭搭便车。驻村工作队送去的音箱也每晚被大坪村的妇女们搬出来,沐浴着党的好政策,扭上一扭,乐上一乐,于是心气顺畅,皆大欢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