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芦花谷

作者: 冯大力2017年11月11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写景散文

白云山芦花谷景区夹于两山之间,上面连着白云湖,下面牵着九龙瀑布,全长3600米,一年四季流水不绝,溪流潺潺,秋天芦花绽放,满谷银白。顾名思义,芦花谷景色最美的季节当是芦花漫谷的秋季。我们一行人却在炎炎夏天两日三游芦花谷,深度体验了其别样风情。

在白云山景区,论名气与风景,芦花谷无法跟玉皇顶、九龙瀑布相比;论开阔与活力,其无法跟森林氧吧、白云湖相比;论浪漫与神秘,其无法跟情人谷、高山牡丹园相比。然而,若论奇异,这些景区都无法跟芦花谷比肩。芦花谷的植物有三奇:一奇数芦苇,芦苇一般生长在海拔200米以下,芦花谷的海拔却在1400米以上;二奇数腺柳,腺柳生长在溪水中,春季草木吐绿它却姹紫嫣红,秋天万山红遍它却青翠欲滴;三奇数暖木,暖木的表皮成鳞片状,青黑紫色相间,像极了巴西龟的壳,抠掉一块鳞片,用手触摸树的嫩皮,有种温热的感觉。芦花谷的蜘蛛网更是世所罕见。通常的蜘蛛网,多呈圆形,依托经线织出一圈圈蛛网。这里的蜘蛛网,却是圆锥体状,正中心立一粗壮的柱线,从顶端呈扇形拉出几条经线与中间及底面的几条横织经线相连,沿底面及中间的经线分别织出层层互相独立的蛛网,外围再织出一圈蛛网,看上去就像吊在空中的迷宫城堡。这些城堡密布在树枝间,哪怕是仙虫也难逃这进得来出不去的陷阱。悬在山腰间的一块大石头,形似碾盘,上面开满了姹紫嫣红的小野花,像是仙女特意种植的。

空山新雨后,我们首次进入芦花谷探幽。雨雾迷蒙,树影婆娑,周遭的一切都朦朦胧胧,如同仙境,我们几个是仅有的“神仙”。走在湿润的沙土路上,但见树上蛛网层层,水里芦苇摇荡,窃听溪水淙淙,常有虫鸟和鸣,我们仿佛腾着云驾着雾遨游天宫。偶尔在路边林间发现一株蘑菇,大家就惊喜地尖叫,争相用手机拍照欣赏。圆锥体状的蜘蛛网,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悬挂在各色树枝间,白茫茫一片,蔚为壮观,随处可见。山上的细流,有的如瀑布宣泄,有的如溪流奔涌,有的像少女低吟,有的像孩童般胆怯,试试摸摸地往下滑动,唯恐一不小心打了滑,摔坏了身体。缠了麻绳的悬梯扶手,凉凉的,软软的,扶上去感觉特好。谷内流水淙淙,却多半是闻声不见景,不能识真龙全貌。我们走到芦花谷的尽头,也没能看见几个游人。

按照计划,我们准备早餐后返郑。可是,昨夜暴雨,下山的路被几处山体滑坡阻断了。人留天亦留,我们也只好顺其自然了,心安理得地继续游玩。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再游芦花谷。

暴雨过后的芦花谷,明净了许多,各种景物闪亮入眼。参天的大树,斗艳的野花,翠绿的小草,漫山遍野的各色蘑菇,让我们目不暇接。明亮的阳光穿过疏枝洒在地面上,斑驳陆离,如梦如幻。昨天的细流都已长大,或咆哮,或奔流,或浅唱,再不害羞,再不胆怯。个别溪流抑制不住青春期的冲动,把沙土路撞得遍体鳞伤,害得我们不得不拉着路旁的栏杆别别扭扭地沿木而过。距元宝石不远的路旁,矗立着两棵参天大树,一棵是华山松,粗壮挺拔,像是老将军,一棵是桦树,俊朗直立,像是勇猛小将。两树分列路边,桦树穿过华山松的枝杈冲天而起,交错的树枝恰如将军仗剑,威武森严,保护着元宝不被贼人偷去。唯一的遗憾是暴雨掳走了密布的蜘蛛网,树枝之间有了隔阂。昨天还葱绿摇曳的芦苇荡,今天居然分成了根根芦苇,顺水匍匐,任激流冲刷。这景象让我油然想起了一句颇富哲理的话:“飓风过岗,伏草惟存。”看似随风摇摆、顺流而倒的芦苇,也许是有大智慧的。

心闲步子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居然走到了芦花谷的尽头。没有得到路通的消息,也没有疲劳的感觉,我们索性沿着原路返回。

逆流而上,我们才发现了芦花谷的水龙之美。夏天的芦花谷,本以水美诱人,但是,平时水流较小,美水难秀,黑龙潭、黄龙潭、盘龙潭、黄龙井等等往往徒有虚名。暴雨滋养出来的芦花谷溪流,则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大有天龙入海之势。尤其是黑龙潭,巨大急躁的黄龙狂奔到悬崖边时不慎摔倒,直直地砸向了黑龙,黑龙从潭底一怒跃起,与黄龙纠缠在一起,激起一丈有余的水花,水花变成水雾四散甩去。二龙就这样扭打着冲向九龙瀑布,更加暴力地宣泄着它们的暴躁与狂怒,震得下面地动山摇。

夏天的芦花谷让人流连忘返,秋天的芦花谷必会更加引人入胜吧?我们还没离开白云山,就已经相约秋天再游芦花谷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