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白夜

作者: 李英群2018年01月27日来源: 潮州日报现代散文

生活在省尾国角的潮州,一个乡下孩子,童年时对于日与夜的认知,只有白日与黑夜的概念,至多加上个月夜或雨夜,根本不可能知道有白夜的存在。

读上中学之后,因为喜欢文学,课余乱翻书,就见到唐诗中出现白夜这个词:“秋月吐白夜”(孟郊)、“白夜月休弦”(杜甫),知道其实指的是月夜,是月光把大地照出一片白。

到府城来读高中,正是中苏友好的蜜月期,那时一切以苏联老大哥为榜样,读的课外书、看的电影、唱的歌、跳的舞,几乎都是苏俄的。那三年,我读了大量俄罗斯作家的小说,其中,就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白夜》。这是一部诗意小说,写圣彼得堡三个小人物之间的友谊、爱情故事,写圣彼得堡四个白夜、三个小人物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对生活的憧憬,充满人生的善良、同情、依恋、挣扎、忘怀、充满泪水与欢笑。读了这部小说,不单三位人物给我留下鲜明印象,还有那白夜的天象更令我难忘。

白夜?果然有白夜的存在,太神奇了。对于正当充满幻想的青年学生,小说中如梦如幻的场景,令我真希望能置身其中。

当然,后来我知道所谓的白夜,不单圣彼得堡有,在纬度达到一定度数的地区(接近极圈,又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因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都不会完全黑暗下来,就发生白夜现象。我国最北端的漠河附近,每年接近夏至日,就会有这种天象。也许因为小说的感染,我心中更向往那充满浪漫气息的圣彼得堡白夜。

去年(丙申)夏天某日,正坐在潮州家中与朋友喝茶,女儿从广州来电话,平平淡淡一句:“爸,准备一下,下周我们去莫斯科,圣彼得堡行行。”这么突如其来又这么若无其事。我表示了惊愕。她说爸你不是总说如果出国游,最想去的是俄罗斯么?我刚有10天假陪你去,就这么定了,准备一下吧。

退休之后,我是去过几个国家行行的,但俄罗斯的确是我最想去的,青年时,我真的读过许多苏俄作家的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契可夫、屠格涅夫、肖洛霍夫、高尔基……太多了,而且读完他们的主要作品,真到了有点疯狂程度,高中三年,几乎不曾有午睡,都在看课外书。记得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父与子》《木木》《罗亭》,准备读完他所有著作中译本。当读到《贵族之家》一半时,我忽然觉得自己不是生活在潮州的现实中,而是屠格涅夫笔下的时代,人有点恍惚,心才一惊,放下,不读了。

此后,真的极少再读苏俄作品,但对俄罗斯,尤其圣彼得堡,却一直充满向往。

这次,我们在圣彼得堡有4天3晚的行程,寻味它的故事,领略它的风情,很快就到了要折回莫斯科的最后一晚。在外面餐馆吃完晚饭,导游催大家上车,团友们却都迟迟,颇有留恋之味。一位团友说:都晚上8点了,这天空怎么还这么亮啊?导游说:诸位此次来对时候了,这可是圣彼得堡的白夜时段,深夜,眼睛好的人可在街上读报纸。

啊,白夜!这几天玩得兴也游得累,几乎把它忘了。导游说:要不大家步行回酒店,体会一下白夜的风情。

这可正中我的下怀,但团友们一点都没兴趣,还是上车回旅店休息。但我,这一夜肯定无法入睡了。想上街走走,无伴;一个人出去,高中时读的俄语,现在只记得三个单词。只好呆在旅店房间里,打开电脑,重温小说《白夜》,读了一阵,起身推窗外望,眼前的街景,仍无比清晰。读读看看,到了凌晨两点,我也许因为进入小说的场景吧,再看窗外的街市,不似黎明时的清亮,也不似月夜般朦胧,很柔和、很梦幻,完全是一个童话世界,我用手机,也用相机拍着白夜下的圣彼得堡。三个时段,夜12点,晨2点,凌晨4点。那个白夜,似乎是静止的,一点都没变化。不见行人,也没见汽车,宁静、安祥。这里此刻正是夏天,气温21℃左右,这样的夜晚,实在是产生浪漫爱情的最迷人时刻。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诗意小说,成为他与其成名作《穷人》并称为他的代表作,他挤身于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列。

虽然没能上街去亲身体验一番,但在离开的前夜,我毕竟领略了圣彼得堡的白夜,聊慰老怀。如果说对圣彼得堡还是什么依恋,那就是在白夜里的街上流连一番。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