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

作者: 杨立明2016年03月16日短篇散文

阿侄在澳大利亚拼搏几十年,从洗碗打扫厕所开始,拼死拼活,后来好不容易开了家洗车铺。从每天天蒙蒙亮,一直干到满街灯火,多少年辛苦下来,才算买了一套房,儿子上了大学。前几年回上海探亲,正好撞上中学同学聚会,这下可闹猛了。几个要好的同学,今天这个请,明天那个邀,忙得他从早到晚,来不及赴宴。

那天小李子请他吃饭。他俩原来住在一个弄堂,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窗,称得上是赤屁股兄弟。如今小李子已是某机关的处长。酒宴设在一个五星级宾馆的旋转餐厅,在包房里可一边喝酒,一边鸟瞰流光溢彩的夜景。那排场那氛围,阿侄还从来没见识过。阿侄搞不清楚,国内人的钞票,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多?阿侄悄悄拉拉边上作陪同学的衣角,还没开口,那个同学已猜出他要问的问题,微微一笑,拍拍阿侄的肩膀:“不用他自己掏一分钱腰包……”阿侄听了,有点云里雾里。

那段日子里,宴请的电话铃声,隔三差五就会响起。宴席中餐西餐花样也真繁多,都是上档次的。阿侄吃了这么一阵子,也总算弄明白了:这些老同学混得都不错,吃饭都不用自己掏钱包的!正应了那句俗话:虾有虾路,蟹有蟹路!

当然,这些同学随后也到澳洲去旅游,当然也会找阿侄。可阿侄请客,只能自掏腰包!到饭店里请吃一顿澳洲龙虾,那是再普通不过了。但这起码也得上千澳元,合人民币就要六千多元。有两次来了两拨子同学,而且都是老婆孩子全家福。这下阿侄可苦了,陪他们看市容,摆酒宴,浩浩荡荡上黄金海岸玩几天,这几乎用掉他二三个月的积蓄。没办法,他只有和老婆每天多加几个钟点的班。正好学校放假,又让读书的儿子每天去麦当劳送外卖,不然家里的财政就危机了!

为这事阿侄颇苦恼,几乎不敢回来了。但父母在国内,又不能不回来探亲呀!后来,他和老婆商量了一个办法:躲猫猫。每次悄悄回国,再也不通知任何同学,回来以后要出门,也是如大明星一般,戴墨镜套口罩,外加一顶鸭舌帽……

今年春节前,阿侄又硬着头皮回来了。不过,最近接到阿侄的电话,听他说话的口气很轻松:“现在我不用躲猫猫了。这次回来,没有人请我吃大餐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