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

作者: 羊白2016年04月08日现代散文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趁着休假的机会,我来到秦岭深处的石板镇旅游。小镇景色优美,民风淳朴,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因为种种原因,小镇上经常停电,因此就得准备蜡烛。我到就近的杂货铺去买,回答没有。我再到第二家杂货铺去买,还是没有。因此我不得不到第三家杂货铺去买。铺主人同样平静地告诉我,没有。

我纳闷了,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铺主是个精壮的汉子,他嘴里叼一根烟,正俯身弯腰抱着一个大茶缸。对我的疑问,他懒得解释,只淡淡地说,利润太小,不划算。

在我印象中,小镇上大致有四家杂货铺,失望之余,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

汉子看出我是个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那家也没有,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有蜡烛。

我将信将疑,顺着石板街一直往前走,走到街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挡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一些竹编的用具和长长短短的绳子,看上去生意清淡,并没有什么顾客。

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阿婆,她对我的到来视而不见,正埋头认真地搓着一根青色的草绳,那编好的部分,蛇一样缠在她的胳膊以及脖子上,再加上她正对着我的一头鸡窝样乱蓬蓬的花白的头发,使我不由感到一种惊悚的意味。

有蜡烛吗?我低声问。老阿婆看看我,这才停止劳作,欣然从木板架下摸出一包。接着老阿婆开始热情地唠叨起来,说她编的草绳如何如何好,只是由于人老了,编不动了,编草绳这活路,手上得有一把力气……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好、好,这不老停电吗?转而一想,话不妥,忙又说,不过老停电,也不方便哟。

一通寒暄后,老阿婆斜起胳膊有些吃力地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下身不能动,估计是半身瘫痪。我冲她笑笑,慢步而去。接连几晚上停电。在屋里呆腻了,我到街上漫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有一种梦境般的迷幻。

我来到汉子的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上老停电,蜡烛生意应该不错的,你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汉子笑而不答,吐几口烟圈,这才慢条斯理地和我说起街尾老阿婆的事。

早先,老阿婆的丈夫是镇上有名的剃头匠,为人和气,人缘颇好,文化大革命那阵却成了批斗的对象,很快撒手人寰。老阿婆以搓绳为营生,独自带着两个儿子,日子过得艰难。

后来,政策好了,老阿婆的两个儿子相继在城市里安家落户。然而,去年城里的两个儿子相继一个出了车祸、一个得了癌症,老阿婆的腿又出了问题,日子顿时过得艰难起来,不得不在门口摆了个简易的小摊。乡亲们有意帮她,可老阿婆是个倔强的人,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无奈之下,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随偷偷达成了一个约定:不卖蜡烛。

漫步在寂静的石板街上,回想着汉子刚才的一席话,我这才明白过来,整个小镇的夜晚是老阿婆一个人的蜡烛照亮的。这红光朦胧的街景,温暖如桔。而我含在嘴里的,是它的核,一个简单的约定,给予世界的,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和感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