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一点时间

作者: 王巍2016年04月12日现代散文

人人都喊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忙得不可开交。难道地球自转提了速,从二十四小时减为二十小时了?当然不是。八小时工作制一如既往,而且双休日取代了单休日。穿一律买现成的,做饭不用煤,天然气、微波炉、电锅既方便又快捷,不时还可去吃顿快餐。洗洗涮涮有洗衣机,出行有车代步。无处不比过去省时省力。那么,究竟时间流向何方?又忙些什么?

如到各家各户走走看看,便不难发现一点眉目。客厅一边摆着一圈沙发,沙发对面端端正正放着一台电视机,这种格局家家大同小异。晚七点到十二点是全家雷打不动的电视必修课,双休日照例加“白班”,遇到世杯赛还得加“夜班”,有时通宵达旦。地球自转反正是二十四小时,干这就干不了那,只能挤睡眠时间。晚睡必晚起,一晚百晚,“节奏快”、“时间紧”接踵而来。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等亚健康也不请自来,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即使每天看三四个小时也不得了,一年要有多少时间消耗在电视上?怎能不感到时间紧?若问谁偷走了你的时间,表面是电视,实为自己,是自己在舒舒服服却又浑然不觉中偷走的。

电视是现代最生动的立体传媒,有声、有形、有色,最具吸引力。作为现代人不能不看。但什么事都有个度,鸡鸭鱼肉是好东西,常年吃就起反作用了。尤其是青少年,把宝贵时光消耗在无尽无休的娱乐节目上,不值。为什么青少年近视率高?十之八九是电视惹的祸,因为移动光对眼睛的刺激比静止的铅字大得多。中老年人坐在沙发上几小时不动,对身体也有害无益。

看电视固然是在八小时之外,不过人生的“金”往往是从八小时之外“淘”来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同样条件、同样智商的人对业余时间的不同处理方式,往往造就出人的“三六九等”。

有位学者谈得好:每天三十分钟《新闻联播》,十几分钟的《焦点访谈》,品读四五篇散文、杂文,周末看几十页小说,这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断”。这样,你的时间再也被偷不了,过得既充实又轻松愉快。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