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山古寺二度梅

作者: 曹锦军2016年04月20日写景散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湖北黄梅下乡广袤的平原上,突兀着一座海拔只有58米的小山,名蔡山。它西与武穴市相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北倚太白湖畔。从黄梅县城沿105国道而下,在孔垄镇往西行7华里就可以来到蔡山脚下。在1000年前,黄梅下乡非平原,而是古九江和江心的洲,古九江一直在演变,后长江南移,形成今天的平原。现今黄梅下乡地名多带“洲”字,且多湖,就是这个缘故。最典型的就是“江心洲”,蔡山曾经在“九江”中,立于江心洲,洲中有古寺,名为“江心寺”,李白的《夜宿江心寺》即作于此,也就是用事实表明唐朝时,江心洲仍然存在,蔡山仍孤峰矗立于江心。

传说中蔡山本来和庐山同为一体,因秦始皇想“赶山填海”用神鞭把整个庐山都填进东海。山神不乐意,于是秦始皇就用鞭子来抽,一共鞭打庐山99鞭,于是庐山就有了今天的九十九壑。当他最后一鞭抽打的时候,不料用力过猛,一下子把庐山的顶峰抽出了山体,山峰“呼”的一下越过九江,飞到了几十公里外的黄梅境内,牢牢的在此耸立。那山峰如春笋冲霄比庐山高了许多,庐山长一寸,它就长一尺,庐山长一尺,它就长一丈。因该山多有龟类,古代把龟称做蔡,于是山就叫蔡山。数年后,蔡山直抵天宫。玉皇大帝见人天相通,恐慌不已,忙请观音菩萨相助。观音菩萨坐在蔡山顶上,把高耸入云的蔡山压成了小丘。蔡山南边还有两个长形的大水塘,一个叫黄泥塘,一个叫龙荡,传说中是观音菩萨的两个脚印。

当我们一行四人骑着两辆摩托车,从县城出发,途经濯港,白湖,孔垄,用了45分钟就来到了蔡山脚下。蔡山不高,但很有灵气,每日来此的人络绎不绝。我们从新修的大路上去,路不阔,野草横生,树儿茂盛。我们先看到了一座“白云庵”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在护神,前有一口大香炉,里面有一师太在敲打着木鱼。供奉的菩萨是观音,因为当年观音曾经来过。往上走10米,就是一座唐贞观八年由尉迟恭督修的“江心古寺”,不过现在的寺内好像很冷清,我们不解,这里应该是个古迹,来的人应该多呀,那来山上的人都到哪里去?带着疑问,我们继续从草刺中穿行。突然,前面是一块大平地,让我们的视线一下子开朗。在平地上有一个大寺庙,上书“江心寺”。四周是围墙。我们一走进去才发现,寺的左边是“望江亭”从这里可以望见滚滚的长江。寺的右边是“梅花亭”,坐在亭内可以欣赏一东晋时的梅树,俗称晋梅。至今已历1600余年。相传该树原生长在九华山,后经僧人支遁移栽至江心寺。生于东晋末期的陶渊明,与此梅树几乎同龄,而且心意相通。据说此梅树为了让当时家住江西柴桑的陶渊明能跋涉数百里,赶来赏花,特意为他每年冬春二度开花,故称“二度梅”。现在的梅树是新枝,是在原来的老干上吐出的新芽。只可惜现在是夏天,如果在冬春时候来,那真的可以大饱眼福。寺内香烟缭绕,钟声不绝。香客来来往往,虔诚拜佛。

顺着山上的土路蜿蜒而上,那观音菩萨的两个脚印清晰可见,远远的望去,现在的河水,村庄,田地已经构成了一幅农家乐。“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李白古诗中的经典,有几人能忘记?又有几人知道它的出处?即使知道了它的出处,又有几人能够来此领略高楼的丰采?站在破旧的江心寺摘星楼前,我们听见了阵阵的松涛声,看见了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闻到了野花散发出的香味。找一个干净的地方,我们铺开餐布,摆上买好的各种卤菜,拉开听装的啤酒,打开MP3的音乐,在摘星楼回味当年诗仙的那分豪情。风儿徐徐,阳光灿烂,歌儿飘扬,真是一个做神仙的好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可以悠悠的和时间休闲,怪不得当初李白要在此写下那流传千古的好诗。楼的右边是唐封齐国夫人墓,再往下就是万丈深渊了。

在山顶休息两小时后,我们就沿小路下山。在山脚,我们看见了一块巨大的山石,她的顶部一边像犀牛的头在喝水,一边又像一头千年的乌龟在驮着蔡山。蔡山的西边因多年前修路需要石材而炸山,极大程度的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我们看见了裸露出的红色山体,好像听见了蔡山的哭泣,但愿今后这样破坏自然风貌和历史景观的惨剧不再上演。

车越行越远,山儿也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可山上的一草一木似乎给了我写作的灵感,给了我奋发向上,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游得一日山,神清气爽乐逍遥。

那山,那梅,那寺,千年的文明,万世不朽的人文景观。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