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而能转物

作者: 吕岱2016年04月23日哲理散文

记得一位高僧大德说过一句话,即“唯心而能转物”。心,是凡俗之心;转物,一般意义上为实在的动作,但这个转,其实更多的是内心的转,是转变、转换之意。这句话,本质上是希望人们回到初心,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丢掉妄想、妄念,在精神上有一番蜕变,追求平静和自由。与文涛兄交流并观其画作,特别是西藏题材的画作,我以为他在心上有所悟,画中有所显,也许,这才是对的,是心的正途。

文涛曾经商海,弄潮外贸,后三次进藏,与雪域高原结缘。他的油画,在关键的地方找到了西藏——而不少画家虽也画了,却没有找到真正的西藏。

在文涛的画作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自然状态与日常生活状态中反映和表现藏胞。或者说,是自然生活中的藏胞,是简单生活中的藏胞。六次自驾进藏的作家雷飞志反复强调,这个简单是自然而然的,是贯穿于生命之中的。更形而上说,大去永存,这是更高、更阔达的生命境界。这样观察与思考,画家才能由形入魂,刻画出真正的西藏形象。在《人物之一》(又名《一袭红袈》)《人物之二》(又名《心愿》)《人物之三》《人物之五》《色达小卖部》《大昭寺印象》等画作中,我们看到了画家描绘的藏胞生活的日常性,其人物有背影、侧影等,去掉了强调、突出、夸张的惯常思维与模式。我以为,这是准确的,或者说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在中国,个人的、日常的生活往往可以窥见真实的人性及精神,而集体生活则更多地具有虚饰性与伪装性。当然,背影、侧影等也是有语言、有内涵的,亦是画家构思与选择的结果,完全可以传递出画家所要传递的信息。如《人物之一》(又名《一袭红袈》)《人物之二》(又名《心愿》),其男女人物都是老者,虽勾头含胸,并无萎缩之感,其原因在于画家通过人物的雕塑感传递出坚毅自在的信息,通过大红或丰富多彩的色彩暗示了生命积极的倾向。在《扎巴兄弟》《笑在田间》中,画家选择的对象是青少年,更多的给我们展现出西藏孩子的天性——率真和欣悦。《笑在田间》这幅画,从构图、细节和色彩看都比较完整,孩子与整个画面充满了感染力,是率真和欣悦之作。总的看,在西藏题材中,文涛的人物造型和色彩运用都有以形写神的特点,这使他的画作与一般写实有所区别。文涛也相当迷恋高原的色彩,空气中通透的色彩纯度,自然中具有神性的大块色彩,经过岁月投射与打磨的人的质感肤色与人的轮廓中的色彩变化,都使他内心充满了绘画的冲动,也使他观察和发现更加细腻。在《藏家》中,文涛选择了一个非常小的局部表现藏家趣向。窗前,简陋的木柴搭起架子,上有锅、壶等日常用具,在光影投射与窗花映照下,显得唯美。雪域高原的人家,许多小角落都有小花存在,成为自然,而藏胞对色彩的需求可以说与生俱来,比如唐卡、经幡、服饰及各种五光十色的石头等等。色彩,已经成为西藏与藏胞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涛画作的重要元素。

但愿文涛记其生活,绘其色彩,刻其体魄,塑其精神!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