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桥

作者: 常克2016年04月23日抒情散文

那座桥从小就在我心里面若隐若现,成了一个不能放下的心愿。就想走到桥上去,抚摸栏杆,凝视桥墩,听桥下的江水讲故事,就那么简单。

40多年以后,2014年冬天的早晨,我一步一步朝那座桥走。那一刻,内心感受真的很特别,即将实现夙愿的惊喜,像拜谒神物的激动,突然接近谜底却有意放缓脚步的心理,似乎所有的潜意识都在蠕动,很微妙的一种心结。

当年,那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着名的桥:鸭绿江大桥。

它现在的名字,叫鸭绿江断桥。

此时我才知道,原本鸭绿江大桥有两座,早前称作鸭绿江一桥和鸭绿江二桥,我小时候在电影中看到的那座桥,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跨过的桥,是鸭绿江一桥,即现在的断桥。

鸭绿江一桥桥长944米,宽11米,始建于1907年7月,修桥者是当时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至1911年10月竣工,迄今已逾百岁。1937年4月,在距离鸭绿江一桥上游百余米的地方,日本人又开始修建第二座铁路大桥,到1943年4月建成,通常就叫鸭绿江二桥。二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成功保护下来,后改名“中朝友谊大桥”,至今每天都有火车和汽车在桥上穿梭不止。

鸭绿江断桥之所以让人铭记,原因就是抗美援朝。

那些年我们也就刚念小学,了解那一场战争,主要是通过电影和语文课本。当时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不少,其中出现鸭绿江大桥最多的,应当是电影《铁道卫士》。片中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让人热血沸腾:“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鸭绿江断桥,当年屡遭美军连续空袭。最惨烈的轰炸有两次,第一次是1950年11月8日,大桥被美国空军百余架B—29型轰炸机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钢梁坠落江水之中。几天后的11月14日,美军再施轰炸,34架轰炸机将朝方一侧的三座桥墩炸秃,大桥彻底瘫痪。

64年,硝烟渐行渐远,时光恰似花甲老人从初生到蹒跚。

而鸭绿江断桥岂止蹒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现在也就是关于一座桥的残片而已。只不过,唯其残缺,它的含意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全面,更完整,更丰富。

江畔,风像锋刃刮过脸颊,心里有隐隐的疼痛。清晨的鸭绿江面薄雾朦胧,江水浑浊而汹涌,在寒冬的冷冽中,鸭绿江断桥孤独,清寂,似有一种苦难之后不再言语的苍凉。

我从未如此仔细地打量一座桥。

弓形钢架,曲弦式下构钢梁,开启式旋转梁,桥墩转盘,百年前的这些高难度架桥科技能够连接鸭绿江两岸,背后的烟云令人浮想联翩。

从桥下到桥上,我亦步亦趋,东张西望,谦恭到近乎膜拜。在中方一侧,从桥头到江心断桥处,大约有五六百米,有足够时间慢慢去看让你感叹的细节。桥墩和桥架都是完整的,但隐约可以看见战争遗留的弹孔枪痕。

目光越过纵横交错的钢梁,我久久俯视身下的一座桥墩,那些垒石一块紧挨一块,颜色灰白或青紫,弹痕似现非现,显得坚毅硬朗而悲壮。我忽然联想起64年前,雪花一样密集的枪弹呼啸着撞击桥墩,撕裂钢梁,击穿桥身,想打垮一座桥的自尊。那番惨烈,那种穿心刮骨的摧毁,却事与愿违地炸出了一座桥的不朽。

朝方一侧,三个孤零零的桥墩,像故事被撕碎的残页。我觉得它们是鸭绿江断桥的尾音,如泣如诉,好像在说总有一些记忆难以冰封。

实在巧极,我竟然选择了最别致的季节到鸭绿江来。

1950年11月14日,也是冷风呼号,那天,这座桥被彻底炸断。而我现在站在桥上,是11月11日,一座桥,64年前与后,云泥之别,恍如隔世,欲说还休。

只不过,在这个凉丝丝的初冬,我发现,64年后的鸭绿江断桥其实才是一座真正的桥,一座完整的桥,一座可以称为诸桥之神的桥!

你看——它现在是沉默的,它用沉默来巡视历史,无声无息,我却能够听见它内心的深邃,那是真正的桥的声音。

它不再承载不再连接从而孤独,但它的孤独却胎生桥外的熙熙攘攘,让人领悟,清寂的绝顶便是不动声色的高贵。每一天那么多人接踵而至,所为何来?其实,那是在向扛得起飞弹、经得起轰炸的高贵表达虔敬。

它仅是桥的残片而已,而它的残片恰恰等同于桥的全部,甚至更多,远比任何桥都更像一座桥。它残存在那里,却醍醐灌顶。有伤口的桥,千疮百孔的桥,连轰炸机腑冲都无惧的桥,怎么可能是残片,怎么可能坍陷?

千万不要小看残片,不要忽略断裂,它们只不过将存在的角度调到了最小值。

这样残缺的桥,这样撕裂的桥,这样唯美的桥。这才是桥,世上真正的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