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什字,江津老城的记忆

作者: 施迎合2016年04月25日情感散文

岁月疏影

老重庆江津县治所在地民国时称为城厢,解放初期叫城关镇,1980年后改称几江镇。而大什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古稀老人,见证了江津县城街道的几度演变。

据有关史料记载:1929年以前,江津县城城墙尚在,以城墙为界分为“城外”和“城内”街道。城外街道只有通泰门外短短一条热闹街道,为糖油商、盐商及饮食行业集结区域,另还有王爷庙、好吃街等数条小街。城内所谓正街,仅限于通泰门起到小什字左侧、经大什字至衙门口为止。另有小官山、叫化园、川主庙等几片小区域,尚属“不毛之地”。正街的宽度约6~7尺,均为青石板铺路,房屋多为竹篾穿斗青瓦简陋房。

军阀混战后,川军师长张清平驻防江津,大力推行县城街道改造,规定正街从通泰门起,经过小什字、大什字、板桥到衙门口一段,一律翻修成马路,两边铺店,退后5米,并改建成洋气的西式铺面。这些铺面有的为砖木结构两楼一底,更多的则是竹片编成,表面涂上石灰装饰。街道加宽,铺上混合均匀的河沙、石灰、石子即成了光鲜洋盘的“洋马路”,可通黄包车、自行车,大什字也因此成为繁华江津县城中心地带的重要路口。

建国后,江津县城街道几经改造,逐年加宽,街面由过去大坑小凼的三合土路面逐步改为砂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前的假西式铺面先后改成二层、三层砖木结构、外墙涂抹洋灰装饰的真西式铺面,一些颇具现代风格的砖墙、混凝土建筑也悄然矗立于大什字路口,让人颇感新奇。此时的大什字,已经俨然江津闹市的代名词。即使所处的街道经历了“布市街”、“解放路”、“大同路”几多变迁,它依然荣辱不惊地站在那儿,任流动的岁月疏影从身旁走过,藏匿在心底深处的依然是带不走的乡愁……

繁华记忆

古往今来,身处江津老城核心地段的大什字,不仅在百姓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边那些林立的楼宇商铺,除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之需外,尚有许多隐秘的物事深藏其中,让人止不住感叹,这就是真实的大什字!

江津美食,向为“好吃狗”们津津乐道。而地处大什字口的国营餐厅,则为江津上世纪有名的大型餐厅。该餐厅自1956年开业,1959年即改为现名,直属江津县饮食公司。1966年动工拆除重建为两楼一底砖木结构楼房,是当时江津最“堂皇”的建筑之一。餐厅既供应正餐早点,又承包筵席。江津名厨罗灿云、杜炳辉等曾为这里的大厨,那一道道经他们之手烹饪上席的原盅当归鸡、白合沙参鸭子等药膳养生菜和江津肉片、芝麻丸子,至今仍搅动着人们的味蕾。在大什字街口随便问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老年人,他准会字正腔圆地大声说:“国营餐厅嘛?就在这里噻,弄的菜硬是巴适得很……”

在大什字,也曾有两家有名的理发店——南京理发店和红霞理发店,让老人们难以忘怀。

南京理发店成名于抗战时期。是时,江苏扬州人宋朝国为避战乱来到江津,遂在大什字开店,人称“杨店”。宋朝国在南京等大城市做过手艺,见多识广,富有经验。备有电吹风、电烫机、铁转椅等设备,可做各种新颖发型,首开电烫发业务,在同行业中占尽优势,成为理发业翘楚,一时为达官贵人、公子太太云集之地。

大什字向以商业中心驰名,周边多为与民生戚戚相关的行业。如矗立于街口、颇具欧式气派的江津果品公司大楼;曾经让人趋之若鹜的、江津县城唯一的电影院江津电影院;从邮电大楼里如小燕子般欢鸣着飞奔而出的邮政马车;静静伫立于街畔的群林百货店,那板壁的结构、狭长的铺面,曾是当时百姓购物的常去之地;那甜食店里甜甜的白糕、油条、包子的香味仍在街头香香地弥漫着;食杂铺里的油盐酱醋茶和餐馆里的麻辣甜鲜香混合、渗透在一起,皆是江津老城醇厚地道的风味……

永远地标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灵魂,有一座城的标志。把大什字称之为江津老城的地标,当不为过!因为,江津建县1500余年以来,地处江津老城中心的大什字,不仅见证了江津历史的诸多演变、发展过程,更以现代商业的繁盛与奢华成为新老江津人假日休闲、向往的地方。

今天的大什字,早已没了往昔陈旧的印记,像一位时尚的都市女郎,挺着杨柳的腰肢,亭亭玉立在江津人惊喜交集的瞳仁里。

最醒目、气派的当数重庆百货江津店大楼。大楼的前身是建宇百货大楼,在春风细雨的吹拂沐浴中摇身一变,遂生长成一座美丽的百货之城。那橘黄色的外墙、巨大的彩色喷绘广告、两座半弧形的立体直升电梯给人以超越现实的魔幻之感;宽敞、大气、灯火辉煌的八层营业大厅里,各种商品色彩斑斓、琳琅满目,招人眼球;高雅一流的购物环境,让人疑是生在琼楼玉宇的重庆解放碑。

商业步行街上又是另一番景致。旧时老街上粗布裹着的小脚踯踌、蹒跚、叹息着的忧伤已经不再,跃入眼帘的尽是中西合璧的现代商铺:古罗马、古希腊、文艺复兴式等风格巧妙融合于中国传统风情建筑形式中,显现出中西交融的另类生活。上海老凤祥、香港黄金、周大生珠宝金光闪闪的铺面,展现的是江津的仁厚与包容,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生活在美好家乡的江津百姓的富裕与幸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