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作者: 袁子舒2016年05月09日哲理散文

子曰:“君子不器。”

器者,物也。就孔夫子本意而言,此言是指成德之士,礼无不具,人非工具机械,应为全才全艺之君子。

今日或自有新。物质文明之飞跃已令人类自己瞠目结舌。刚迈入信息时代的大门,人们似乎已被飞速行进的高速网络列车载向了无尽远方,寻不着来路,遗落下灵魂。

单论手机,可见一斑。犹记20世纪90年代之时尚是传呼机的天下,一部大哥大尽显身份。新世纪之初,手机已化作普遍的工具。而到了今天,手机之前已加上定语——智能、4G。加的自然不只是词语,而是一个新世界。

信息、思想高速传递普及的同时,弊端随之而生——人类渐渐从利用手机等物质产品作为工具,被异化为物质产品的工具。过度的便捷滋生了过度的依赖,过渡的依赖异化了人类本真的属种属性。人,沦为了工具的工具。

此刻应言:君子不器。

此解应指:人切勿使心为物所得,人非工具。

追究根本,我认为心为物所得,“人人必器”之原因在于:社会物欲浪潮中的个体普遍缺乏对人生根本价值的审视、反思。对人生之价值无理性认知、自我选择,难免随波逐流,在物质中寻求寄托,在“人人必器”中失掉自我。

前有西方之工业文明为前车为鉴。试看如今西欧北欧之生活,难以想象19世纪黑色的工业文明。当时的象征为钟表。曾有哲人提出当时的欧洲被钟表所“绑架”,这与今日人被手机“绑架”实为异曲同工。忙忙终日,心为物所得,个体丧失独立价值。伟大哲人康德曾提出命题:人非工具。人不能成为工具,亦不能使心为物所得。

驻足如今中国现实,看到种种人为物得之现象,为之惋惜。有甚者为买一部苹果手机卖掉自己一个肾;有甚者要求父母为自己买下苹果四件套方才愿步入大学。如此心为物所得,人无己心的行径,实是人类高贵品格的耻辱。

两千年前的孔老先生似有先验之觉,料想到后世子孙有如此一天,只留下一句警句以警世人:君子不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