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远方”

作者: 叶阳欢2016年05月13日抒情散文

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师给我们讲海子,讲他的诗,讲他的人生,每每朗诵激动之时声音哽咽,甚至眼里盈满着泪水,那时年少无知的自己甚感不解,甚至不敢再去多读海子的诗,多了解他。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烦恼缠绕,每读海子的诗总会触动我内心深深的伤痛。

这个被誉为“天才诗人”的海子让自己无不感叹——他,15岁考入北京大学;19岁,任教中国政法大学;25岁卧轨自杀于山海关。多么瑰奇的梦,最亮的星,最华艳的一烧,就归于黑暗。或许,对海子来说,活着,忍受凡尘俗世的种种无奈是一种苦痛;死亡,则可以彰显自己圣洁的信仰。于是,诗人海子用自己生命的悲怆铸成了永不磨灭的深沉信仰。

残酷的现实,与追求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往往会让人备受痛楚,现实生活也给了海子这个没有一点自卫能力的孩子莫大的打击,始终在清醒与迷惘之间,更多的在诗歌中表达着自己心灵矛盾的痛楚,寄托着自己理想中的乌托邦。诚如,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什么原由,总觉得海子心里的苦难和自己一样,有时被绝望压抑的几乎窒息、不能自拔;有时希望却又是那样的清晰可见。于是,每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当忧伤郁闷、心情极为繁杂时,便会在黄昏落日、夕阳西下的傍晚,携带着他的诗集,独自漫步来到人迹罕至的住所附近的那片杨树林,沐浴在如血一般的晚霞中,静静地、细细地品读着字里行间的短小诗句,此刻,我仿佛感觉海子并没有远去,就在眼前正微笑地面对着自己,我的灵魂也仿佛随着他,完全融入天堂,忘却了烦恼,忘却了悲伤,忘却了痛苦。死亡与地狱似乎也并不那么的可怕,浮躁喧哗的心灵也平静了许多: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

我想,远方难道不就是海子内心深处的一个遥远的梦,一个美丽圣洁的天堂?那开满野花的死亡的草原也应该有诗人驰骋的憧憬吧?只是,很多的时候,总以为远方有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以为远方有着很多的希望,但当真正到了那所谓的远方,才发现远方还是在远方,才发现不知道怎么能到达自己的远方。

或许,海子的远方,只是一种奢侈的幻想,只有遥远……正如,攀爬一座高峰,原以为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真正历尽艰辛磨难,耗费青春时光,到达山顶时,才恍然发觉“一山更比一山高”,顿感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茫然与无奈……

有人曾说,尘寰本是生死场,春夏秋冬抱团结成一盘磨,不推自转,磨眼是不可逾越的陷阱,诗人海子最终用舍弃生命的方式,让自己的“远方”成为不朽和永恒……

而对于活着的生命呢?同样应该虔诚地追逐属于自己的远方,行走着自己的路,不停歇,毕竟,前方并不是永远的绝路,正像诗人所说:“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