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帘惊爆价

作者: 王国华2016年05月18日短篇散文

生于1875年的齐如山幼年有机会出入皇宫,略知内部运作。据他描述,清宫内务府很有油水,若遇上宫中有婚丧嫁娶之类大事,更是大家都发财的好机会。

齐如山有一同乡,姓郭,在一位内务府大臣家中教书。光绪大婚的时候,郭先生的一帮老乡找到他,希望他能谋点小事赚钱。这帮老乡当时都在刺绣局子里做绣工。

郭先生很少有机会见到东家,就跟门房里的管家说了这事,管家替他向内务府大臣做了汇报。该大臣点头同意,并告诉管家,你去跟老夫子说,他既然认识绣工,当然可以揽点刺绣的活儿。但一切刺绣的工作,都归苏杭等处的织造官,如今只有零碎小活儿可以给他,便是洞房的门帘。洞房门帘大家都看得见,因此必须绣好,不怕花钱。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绣工才行。门帘的缎子,可以直接到府库里去领。

郭先生一一从命。买了最好的材料,找来最好的绣工,绣完以后把产品交上去,上头表示满意,让他们开账,并特意嘱咐郭先生说,可以多开一点。

这件门帘成本价是五十多两银子,在那时已算是很铺张了。大家开会商量了一下下,开出了五百两的账目。把账单送到门房,管家一看说,太少了,再改。大家说,是得多开点,因为门房也得要一份。遂开了一千两。门房把账单呈上去,内务府大臣说,步子要大一些,再多开点嘛!于是大家仗着胆子开出了五千两的账目。这个数目未免太大,绣工们都等着看大臣给减到什么程度,谁知大臣提笔改成了两万五千两。

到库里如数领到这笔钱,内务府大臣独得两万两。门房管家分得一千两,郭先生分得三千两,所有绣工得到一千两。当时的读书人,教一辈子书也挣不到一千两银子,而郭先生凭着一件门帘便活了三辈子。绣工们的一千两虽只是九牛一毛,但也算是暴利,且不用打着标语去讨薪,真真皆大欢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