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唱李枝花弄晴

作者: 任崇喜2016年05月27日优美散文

桃红李白,共为春天添色。

但艳艳的桃花门庭若市,受尽宠爱,人面桃花相映红,让小扣柴扉的多情公子魂牵梦萦,让风度翩翩的唐解元卖花换酒,成就桃花庵里的绝世风流……相比之下,李花显得门可罗雀。“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这样平淡的句子,简直要抹杀一代大师的盛名。更有甚者,说“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李花,真的是苦命吗?

“一枝眼底物华新,翠袖清霜更可人。”李花开放时热烈狂放,恣肆张扬。杨万里一生作诗机心独杼:“李花宜远更宜繁,唯远唯繁更足看。”春花大都娇俏玲珑,樱花、杏花、桃花、菜花、蔷薇花哪一种不是“宜远更宜繁”的?莫非李花真的是“乏善可陈”?“桃花如丽妹,歌舞场中定不可少;李花如女道士,烟霞泉石间独可无一乎?”女道士多数精通琴棋书画,吟诗作对亦是个中能手。盛产诗歌与传奇的唐朝,女道士最为多。唐朝公主入道观的就先后有十余个,往往就成了当时上层社会交际圈的中心,充斥着绮艳情事和政治阴谋。“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繁华的长安城,是游侠、诗人和歌妓们的天堂。“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女道士这一片瑰丽而少为人知的风景,够不够销魂?

“默默无语自成蹊,清雅淡妆月下立。花色如雪果似玉,梦见诗人树下痴。”李花一色纯白,宜月下夜观。在隋炀帝的眼中,是“奇花满树,忌蕊盈枝,就如琼瑶造就珠玉装成,清阴素影,掩映得满院祥光万道,瑞霭千层”。韩愈的“谁将平地万堆雪,翦刻作此连天花”,令人神往。有月的夜晚,月华朦胧,疏影暗香。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心自然高远起来。无月之夜,李花亦能以素白的容颜在万物中脱颖而出,所以又有李花“自明无月夜”之说。对于李花,真正理解的应是东坡先生。他的“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竹,淡伫更纤秾”,仅二十字,却写出了李花的精髓。

中唐诗人吕温被谪到道州途中,看到李花开放,不禁诗兴大发:“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将念浩无际,欲言忘其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诗人以李花的洁白纯净来印证自己高标孤节,可谓深得观花三味。“桃李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黛玉认为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这一种美丽的忧伤,在大好的春光里会赢得更多的共鸣吧?

“潘阳闲居日,王戎戏陌长。蝶游芳径馥,莺转弱枝新。”相传古代立夏之日,妇女要作“李会”,取李子汁和酒饮,谓之“驻色酒”,饮此酒者,可防疰夏,并保持青春活力。《本草纲目》记载,李花“令人面泽,去粉滓”。《普济方》上说:“李子花与梨花、樱桃花、蜀黍花、红白莲花等研细为末,用于洗脸,百日可光洁如玉。”

古人将李子作为馈赠的佳品。桃花桃实鲜美可人,适宜赠人;李子只合自珍,遇上至爱之人,才可以之回报。乐府古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中不穿鞋,在李树下不整冠,以防被人怀疑偷瓜偷李。白居易也在《杂感》诗中说:“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瓜和李,两种毫不相干的植物结合在一起,成了道德的准绳和为官的标尺,彰显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并不是每个人轻易就能做得到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