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

作者: 寇研2016年06月04日爱情散文

我不喜欢任何版本的“一见钟情”。以前不喜欢,是因为不相信,现在略有相信了,但是嫌弃。我觉得一见钟情是最没感染力的事了,自个儿身临仙境闹腾得厉害,旁观者一头雾水。电影《悲惨世界》那对一见钟情的年轻小男女,四只眼睛直勾勾地你盯我我盯你,再多看几眼,我都能把那男孩脸上的雀斑一粒不落数清楚。

在一见钟情的前提下再交往,还会丧失些许观赏性,火力全集中在“相遇”那一刹,劲一下子就使完了,出场太过高调,以致其后任何的发展都配不上它。微博上对“一见钟情”有个很二的解释,即见色起意。第一眼看过去,看不到思想,也看不到性格,只有色相和举止。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说的是,这妹妹我见过。西门庆头上挨了一叉杆,正待骂娘,抬头一望却发现,哇塞,好一个风骚娘们,好像哪里见过哟。前者是一见钟情,后者是见色起意,但两者异曲同工。

一见钟情似乎是少男少女的纯情做派、花拳绣腿的文艺腔,吃不下睡不着,浑身上下不舒坦,满纸胡言乱语,只道是圣洁的爱,没想很大一部分是形而下的性骚动在作祟。见色起意是熟男熟女的伎俩,直奔下三路,接地气得厉害,以致有时会像打了神奇农药的黄瓜,吃一半放一处也会不顾流言蜚语自个儿继续“万物生长”。

“我见过你”是一见钟情能成立的常见公式,说的就是传说中的缘分,这缘分也是病,叫“真命天子症”或“真命天女症”。这病和锚定效应有关。“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的锚定效应就会发生。”暗示也是一种锚定。缘分多来自自我暗示。“就是我要等的人”,“就是我喜欢的那一款”,待出现类型接近的人,又恰好互相都属于自己中意的类型,想不一见钟情都难。

是病就得治,把妹达人开出的药方是:和一堆人交往,见多识广了,免疫力增强了,就没那么容易锚定,被“缘分”忽悠。阿兰·德波顿在《爱情笔记》里也早就算过,一见钟情不过是个概率事件。这概率也是个综合考量,包括相遇、其时你是否单身、精神状态如何、甚至那天天气等,当然还包括相遇后一秒。因为有时候,一见钟情仅仅等于一夜情。爱情嘛,应该是一见钟情后N夜都有情。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