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校园念想

作者: 鲁珉2016年09月28日情感散文

又是一年的七月,一个走出大学校园挥手离别的季节。

不论用什么言语来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四年,都无法否定那时我们的青春是纯洁的,包括爱情。一场跟一帮同龄人的爱情,一场没有手机没有爱派没有跑车的爱情,一场打一个一块钱的榨菜肉丝也要你一口我一口的爱情,一场在阶梯教室互相为对方占个座位的爱情。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武汉上的大学。那个时候宿舍住的是7个人,火炉般的武汉夏天太热,而只有宿舍房顶上那个有着四片叶子的吊扇。实在是太热了,就跑去屋顶的平台,一床草席铺在硬硬的水泥地面上,享受着夜间从东湖那边吹来的丝丝凉风。

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的春天,那个叫刘道玉的校长身穿长袍出现在陈旧的武大单元楼的阳台上,面向成百上千的大学生,不紧不慢地讲着中国教育的过去,畅谈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寄语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要肩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那次刘校长的讲话至今记忆犹新。一转眼离那个毕业季已经二十多年了,20年是4年的5倍,时间长短一目了然。大学时代与职业生涯,很多人都在权衡着哪个更重要。结论可能高度一致:没有那个4年,人生可能会改写。

那个时候上大学可谓是又穷又苦,穷学生苦读书,一个月家里给的生活费顶多50元。除去吃饭,还有少许钱去学校书店淘几本课外书。如果家庭困难,学校会有十几块钱的补助。一贵州室友,有一年放寒假没有回家路费,几个室友一人几块钱才凑齐他回家的火车票钱。

刚进校的时候,邓丽君、琼瑶也涌进校园,还有交谊舞。学校没有舞厅,于是学生食堂便成为学生跳舞的主要场所。一个“砖头”录音机放着卡带,天花板下挂着几条彩色纸条,一些会跳舞的同学当起启蒙老师,拥挤的食堂里响起舒缓的音乐,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活。

那个时候一周是六天上课一天休息。好像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的。阶梯教室是自习最好的地方,但要早早地去占位子,因为那如同电影院里的座位,坐起来比较舒服。若是坐在靠后的位置,看书做题累,抬头可以看前面的学长学妹们静静读书的样子,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

周六晚饭后的时间过得是最快也是最惬意的。或是去露天电影院看一场不超过五毛钱的电影,或是约几个兴趣相近的同学去校外录像厅看一场港台的电视剧。

就是那个时候,香港武侠剧浸漫校园。最火的当属83版的《射雕英雄传》和周润发版的《上海滩》,对于我们一帮工科生,金庸的武侠世界也是那样迷人,俏皮的黄蓉和潇洒的许文强都是我们共同的偶像。

或许回忆是一种现代病。《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及铺天盖地的乡愁,都是回忆过去了的那一段青春。也是,就是那段在东湖边发生的校园生活,都可以秒杀多少青春电影。

那个时候我们也有过山楂树下老三那样纯洁的爱情。我曾暗恋过班花近四年,直到毕业送她去火车站时也没有对她说那三个字,一段没有发生的“初恋”只留存在记忆中了。不过,那个时候的恋爱顶多就是一起上课一起去食堂吃饭周末一起出去玩,都没有听说过哪对情侣被传出轨,哪像现在谈几天恋爱就可能去开房。

转眼间离开那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就二十余年了。不论是在做什么,清晨的闹钟都在催促着,似乎分分秒秒都能听见时光哗哗翻页的声音。

偶尔静下心来,回想那一段校园的青涩时光,才发现已经离我们真的很远很远了。回首那段人生中最重要的停留,不论是否难舍,都只能把那段光阴放进记忆夹里,然后用那4年的情愫,绘就出人生旅途中的另一幅绚丽画面。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