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

作者: 游刚2016年10月26日优美散文

白露似乎就是秋天的门槛。白露一过,秋意就浓了。

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露这个节气。因为只要一过白露,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吃庄稼地里的玉米秆儿了。

家乡在海拔千多米的深山里,庄稼比任何地方都要成熟得晚。在白露前后,大片大片的玉米依然青枝绿叶,背着玉米棒子在风中摇啊摇。对于我们最具吸引力的,不是那些玉米棒子,而是那些玉米秆。玉米秆形如竹节,一节连着一节,每一节秆里都饱含甜汁。用牙齿咬破,剥去柔韧青嫩的外皮,里面就是如甘蔗一样的肉芯,咬一截儿在嘴里嚼一嚼,丰盈的汁水胜过任何美味儿,甘甜如饴,韵味儿悠长。

而在白露之前,大人们是绝对不允许孩子们碰玉米秆的。白露之后,大人们说,玉米成熟了,不再需要玉米秆的营养,所以只要不丢弃玉米,在人家田地里寻一根多汁儿的玉米秆,是不会受到谴责的。

由此,对于我们刚刚读过几册小学的山里娃,就从字面上理解,认为“白露”就是一种露水,并固执地认为,就是这种露水,灌溉了庄稼地里的玉米,并且让玉米和田野的稻子熟了起来。

当然,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白露的,是在上学的路上。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要走五里左右的山路。山路弯弯,路旁全是野花野草。白露以后,那些小草都渐渐枯黄了,一些野菊花举起了小小的灯盏。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会背着书包在路上奔跑,不一会儿,鞋子上、裤角边儿全都打湿了。原来,小路旁的树叶儿上,路边的小草丛,小野花,全都铺上了密密的露珠,那些露珠儿映着朝阳,迎着清凉的晨风,轻轻的颤动,一层层一片片,晶莹剔透,有时还焕发出彩色的光晕,像一个个童话般的梦境,美得让人不忍心去惊扰。

然而我们要匆匆地赶往学校,只能静静地看一会儿,又迅速迈开了步子,任路旁的小树和小花,还有小草们把露珠儿洒落在脸上、身上,露水里有着沁人心脾的清凉,让整个人儿都像一棵小草,全泡在了露水里。迎着山头初升的太阳,一群群小鸟尽情飞翔,我们在小路上尽情地飞奔,天空下,大地上,全是露珠儿。以至于往后的岁月中,每每谈及童年,我头脑中都呈现出那样的清晨和那样的白露。

后来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白露被赋予了更美的诗意。诗中的白露,一定也是指深秋或初冬的露珠儿了。那白露一如纯洁的心灵,如无瑕的爱情,更如冰清玉洁的少年情怀,因为“伊人”,露水冷凝成了霜,成为未干的泪痕,那遍野的芦苇,苍茫茂密,就如茫茫人世,因为爱的露珠,滋生着爱情的坚贞,不管道路有多艰难困苦,少年都要为了心中的幸福去探追寻、去奋斗。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辛勤的父母和乡亲。农村的父母亲和乡亲们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尤其是许多秋天的清晨,我看见父亲早早地割倒一片片稻子,母亲在地里割回一背篓猪草,父母亲的衣裳,包括头发都湿漉漉的一片,甚至眼眉和睫毛上都有小水珠,每每这时,父母都会喃喃地说,都是这些露水!那语气里却是一半嗔怪一半喜悦,就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但不管露水有多浓、有多重,父母和乡亲们都从不停歇起早劳作的步子,因为他们要赶在露水变成霜之前,早早地把成熟的粮食收回仓。

时下已到深秋,野外的秋露一定如我记忆中的样子,晶莹剔透,美如梦幻。多想再回到当初的小路上,迎着露珠儿飞奔。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