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满东沙

作者: 厉敏2016年10月29日写景散文

如今人们一踏入东沙,往往联想起江南水乡中的景致,一些风姿绰约的小镇,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狭窄交错的小街小弄,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石板路两旁的旧商号、老店铺,似乎与江南的小镇别无二致,可是,你别忘了它身上散发的腥味,别忘了它的胎记——它并非江南水乡中一株滴水的莲花,而是扎根在海岛沙滩里一棵日夜听涛的海桐。

江南小镇,风软雨酥,烟雨迷蒙,如织的游人皆沉醉于暖风细雨之中。而东沙,却是镶嵌在东海上一个孤岛的一角,一个月亮湾似的沙滩上,日夜听得见海浪的拍打。那永不停息的涛声有急有缓,有时如悠扬的乐曲,舒缓而有节奏;有时却如击鼓进军,雄浑而豪壮……曾经在此进出的,不是摇着画扇的文人闲士和逗留眷恋的游客,而是一掷千金的四方豪客、出入风浪的壮士,还有那些精明闯荡的商贾。

东沙,请听听那不息的涛声!这个举世闻名的渔场,由来已久,那可是一座挖不尽的大黄鱼“金矿”。三百年来,每年四五月汛期,江浙闽成千上万艘渔船云集此地,竞相捕捞。你看,洋面上千帆竞发,桅樯如林;船歌不绝,渔火璀璨,这是何等壮观的海上景象!只有你,这听涛的东沙,才能融入这样的环境,才听得懂这壮阔的涛声!

不绝于耳的涛声,东沙!你因渔而兴市,多少年前,你不过是一个沙滩上的小渔村;现在,你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大渔都、大商城。数千艘渔船在家门口的渔场云集会战,你海湾边的山嘴头码头、栈货坑码头、青龙头码头……停满了满载而归的渔船;载客船、驳货船、小舢板更是川流不息。卸货、交易、加工,海风在弄堂里盘旋,鱼腥味洋溢在小镇的每个角落。“横街渔市”日夜繁忙,数米直径的落地大桶到处都是,腌满渔货。啊,东沙!你这浑身浸透了腥味的东沙!

涛声随船队涌入东沙,听听!数万人一夜之间如潮水一般在东沙的大街小巷涌动,吆喝声、呼喊声、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海湾上空,回荡在渔镇的每个角落。海岸上错落地垒起了数不清的落地灶,日夜火光冲天,烤网、汰网、晒网;渔镇狭窄的巷弄石板地拷草、扎绠、结网,渔夫、渔嫂忙得不亦乐乎;装鱼卸盐、运输给养、小贩兜售,船埠头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散发着腥味的涛声,把小镇变成了鱼的海洋,交响着人声涛声的海洋!

涛声还在涌入,东沙!那连绵不断的涛声,奔涌在渔镇的街巷,发出阵阵回响。渔镇大小横街上排列起南北杂货铺、钱庄银楼、茶坊酒肆、船用货栈、客店浴堂等几百家店铺,小小的渔镇顿时风起浪涌,商海的狂浪掀起一阵又一阵巨大的波澜。鱼腥味弥漫在大街小巷,又飘入家家户户;现在人们早嗅惯了这种气味,这种让他们兴奋的气息!入夜,船埠码头、大街巷弄奔走着各色小贩,他们走街串巷,流动叫卖,长夜不息;文武走书、木偶戏、跑马戏团、越剧京腔、杂耍卖唱等各种街头表演此起彼伏,鼎沸的人声涛声激荡在小镇的夜空!

江南小镇的格局,几百年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如今,她依旧会精心梳妆打扮,招引四方客人。而日日听涛的东沙,这个靠海吃海的地方,却经历过太多狂风巨浪和世事变迁。这里的洋面曾经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而东沙则成为演绎世事变幻的大舞台;如今盛极而衰,大起大落;时世易移,悲欢交替。只有镇民血液中依然流着浓浓的腥味,只有那哗哗的涛声听起来还是那么清晰。东沙,你在涛声中涌起,又在涛声中沉潜。

周边的涛声依旧奔流,东沙!这东海的波涛,不会停歇它的脚步,川流不息是它的宿命,谁也无法阻挡它的潮流。渔镇的岸边,依然雪浪翻滚,风推拥着它们前进,直达岸边,然后它们昂起身子,一头扑向礁石,哗~~哗~~哗~~东沙,你是否听懂了这自然的节律?古朴而斑驳的街巷,刻满涛声的印记;而身后又分明地听见现实的涛声破空而来。沉浸在涛声腥味中的东沙,涌动着感恩的心潮,在历史的轮回中让我们铭记每一次的机缘。漫步在青石板的街头,不同时空的涛声汇聚碰撞,发出巨大而悠远的回声。它激荡着我们的内心,回味这大海古老的旋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