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里走进中秋

作者: 廉彩红2016年12月08日来源: 荆州日报抒情散文

中秋来临,远游之子不免思潮泛滥,泪水浸湿了天上的圆月,梦里的故乡。

家中亲人,亦随着月亮的走动,希望将自己的牵挂与祝福绵绵不休地传递给远方亲人。

近千年前,当苏东坡带领一家老小其乐融融月下团圆时,想起了远方的弟弟,思之切,念之深,一首词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句句皆是经典,不但引起当时人们的共鸣,千百年来也传唱不休,一代又一代的人以这首词记挂着中秋,记挂着亲人。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他远离家乡、望月怀思远方亲人写下的,本不为中秋而作,但是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景抒情、构思奇特,惊艳了世人,古往今来都被引为中秋佳句,他写此诗的背景、时间反而被疏忽了。是啊,无论怎么理解,这首诗用来表现中秋月圆人团圆是最恰当不过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念此诗,都觉余音缭绕,心生暖意,即使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共享着这一轮明月,也足以慰藉我们的心怀了吧。

杜甫的两首诗《八月十五夜月》《月夜忆舍弟》皆表达了战乱纷争带给人们的流离失所和痛苦生活,尤其《月夜忆舍弟》中说:“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读来悲怆、无奈之极,此首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堪为经典之句,表达了怀念家乡,惦念亲人的情怀,在这一份怀念里是不是也有畅想战争结束,一家人团圆的欢乐场景呢?秋雁的鸣叫却告诉他,只能“月是故乡明”。

同为唐朝诗人的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问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桂花飘香了,家里的亲人一定围桌而坐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了吧,而我只能“月明人尽望”,将一片秋思寄存在这轮圆月之中。

李商隐在《嫦娥》中发挥想象,将神话故事用简洁生动的诗句写得栩栩如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样的月圆之夜,嫦娥看着人间一片团圆和乐的景象,一定心生羡慕,一定后悔当初自己偷吃了飞天之药吧?我在想,是否李商隐把自己的感情隐含在这首诗句里呢?你看他说:“碧海青天夜夜心”,何止是中秋月明时我在思念你,是夜夜在思念你啊,刻骨之念跃然纸上!

最豪迈爽直的当属一生壮怀激烈又壮志难酬的辛弃疾。他在《太常引-健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辛弃疾看着圆满的明月,想着朝中奸臣当道,自己的恢复大计不被采纳,以致冷落终身,满腔愤慨喷涌而出:“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可恨的白发啊,我还有理想未能实现,心愿未了,你怎么就来到了我的头上?“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我真想砍去月宫中的桂花树(意指除去奸臣),好让更多洁白纯净的月光洒向这苍茫人间。

中国的中秋,赋予了中国文人们最缤纷的想象之色彩,给予了他们文字之瑰丽,这些墨客文人把中秋写得如此婉转曲折、如泣如诉、深情款款,真是一轮素月,尽染无尽悲欢离合;一纸墨色,唱不尽相思与牵挂。人生曳情,绵绵不尽,我只愿红尘之中,我们都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