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识字

作者: 王娅莉2017年09月16日来源: 安康日报社情感文章

那是一册彩色的初级识字课本,摊开在桌面上,字很大,她用手一个个地指着书上的字,费力地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不要以为她是学前班的小朋友,她是我四姨,已经五十多岁了。她一天打了三次电话,催我去看中医,又喊我晚上一定去她家里喝银耳汤。

我才坐下不久,她就拿出书来读,不认识的字,立即问我。不知道是谁建议她买了这本书,全部是五言诗。有拼音,但她一个也不认识;有插图,但她连一句诗的意思也不理解。

看到她的头俯在书上,读得那么认真,就像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我有些想笑。五十多岁的人了,开始学认字,不是太晚了吗?认识几个字,又有什么作用呢?

她的样子,实在是太虔诚了,仿佛那是一本圣经。她不开电视,也不急着给我热银耳汤,而是一遍一遍地读她的识字课本。家里来了识字的外甥女,她是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个机会了。

我并不是很想教她,传授知识,我已经有些厌倦了。自己所教的知识是否有意义,也常使我质疑。

但听到她读错字,我又忍不住要纠正。纠正以后,她就十遍二十遍地读下去。

她读的是方言,平利的方言,有很多是平舌音,而古诗中的字,很多是翘舌音,她读的并不标准。我第一次这样耐心地教人发音,纠正她的口型,她很努力地学习,完全忘记了她是喊我来吃饭的。

我问她,四姨,银耳汤好了吗?

她说,还要一会儿,煮起来很慢。

近一个小时,她读了五首诗。一遍遍简单地重复,一字一顿地念。我听得不耐烦了,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有什么意思啊。

我给她讲停顿,又示范给她听,告诉她读古诗要像爬山,有上,有下,这样读起来才好听。她照着我的话去读,音调很古怪,但明显有了进步。

我又给她讲,李白为什么要独自对着敬亭山,这说明他很孤独,其他的人都离开了,都不理解他,只有山陪着他。这首诗写出了一个人孤独时的心境。

她似乎是听懂了意思,说,我也很孤独啊,你姨夫要还在世,就好了。

你姨夫还在的时候,多好呀,有说有笑的,就是吵嘴,我们关系也还是很好的。她的泪又在眼里了。

我心里仿佛被什么哽住了。那些年的冬天,四姨家的炉火永远是村里最旺的。姨夫是村里的能干人,他们卖烤烟,种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里来了干部,都要先去她家吃饭,外面打工的人回来了,也要先去她家唠嗑。那个大院子,常年是热闹的,院子边的梨树、樱桃树,总是果实累累,连菜地里的辣椒、白菜都比别人家长得好。每年假期,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她家里,夏天,姨夫会带我下河去捉鱼,冬天,总能吃到新鲜的野猪肉或是麂子肉。

谁能想到,在四姨家陆续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彩电之后,姨夫却因为过度操劳而离开了人世。那个热闹的大院子,连同果树和菜园,一并出卖。

我和你姨夫一辈子的辛劳,只卖了三万元。四姨常常无限叹息地说起这件事。

表妹给四姨在城里买了房子,和我住在一个小区。而我,到四姨家的机会是屈指可数的。表妹在苏州,四姨就常常一个人在家。曾经无数次爬上四姨老家房前的山坡,一点也不觉得累,如今,却很少爬上她六楼的新家。是因为城市的格局吗?还是因为我太忙?

我为种种事情奔忙,参加不同的聚会,培训,有时候去听别人讲课,有时候是自己讲课。我知道四姨一直是渴望我去教她识字的,但是我,把多数时间给了那些已经识字很多的人。

四姨终于给我热好了银耳汤,她告诉我,这里面有桂圆、百合,都是清肺的,能治我的咳嗽。

她说,识字多好啊,我要是识字就能做很多事了。

我想说,识字未必好,识字未必能做很多事。

四姨又说,识字就会读书了,会读书多好啊。

我依然语塞,识字的人,未必还想读书,未必还觉得读书有用。

我看了看四姨所谓的书,她几乎把手边一切当做书来读,街上捡到的广告传单、保险单、玫琳凯的宣传单,超市的减价通知。这些书,似乎是让人发笑的。

她积极学习发短信,只要遇到会认字的人就请教,邻居、广场上跳舞的大妈,她的女儿、女婿,都成了她的老师。

这样的学习态度,又令人尊敬,绝不可嘲笑。

一个对探索世界充满了向往的人,所学到的知识,比起那些被动接受的知识,涵义要丰厚得多。

这一晚,四姨其实给我上了一课。我吃了银耳汤,心里暖融融的。百合和银耳,都炖得很软,父亲和母亲去上海之后,四姨就常打电话喊我去吃饭。她每天去广场跳舞,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还和几个舞伴去爬香溪洞。

她说,人家都不知道你四姨夫去世了,我告诉她们,说你四姨夫在县城上班,很少回来。

姨夫和老家的那个院子,永远是活在她心里的,永远不会消逝的。就像李白的敬亭山,永远存在,永远伴随着她。

临走时,我向门口那个拿着识字课本的四姨说,下周,我再来教你认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