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日子

作者: 徐满元2016年11月19日心情文章

已跨过五十岁门槛的我,父母、岳父岳母都早已驾鹤西去。而宝贝女儿也于五年前就到北京上大学、读研究生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家里寒暑假以外的时间就剩下我和妻子互为彼此的影子,寸步不离、相伴相依。

终于迎来了一个温暖似阳春的秋冬之交的风和日丽的双休日,妻子与邻居家的姐妹约好,一起随旅行团去省内某景点游玩去了。于是,我便有了少有的独处的日子。耳边也情不自禁地回响起张爱玲的妙语:“上帝创造了男人是为了使他孤独,而创造了女人是为了让他更孤独。”但无论如何,我必须面对“独处”这个现实了。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平时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式生活的我,好长时间未曾下厨了。特别是今春以来,为了我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与读书写作,与我同龄、在某央企工作的妻子提前五年办理了退休手续,专门在家照顾起我的生活起居,我就几乎绝缘于各类家务了。尽管妻子在离家前一天已将荤菜烧好、蔬菜及调料都洗净备齐,但毕竟还得系上围裙,执锅操铲。好在当年“上有老下有小”时也曾下过厨,故“重操旧业”起来尚得心应手。荤菜自有微波炉相助,两分钟加热即大功告成。爆炒青菜、芹菜炒豆腐干也都一蹴而就,不在话下。炒毕,将三菜及一碗米饭,还有切好放在米饭上蒸熟的一碗红薯(这都是电饭煲的功劳)整齐排列在一起,用手机拍张照片发到“家群”里,顿时赢得几个金光闪闪的“赞”字。加之有下厨前于书房觅得的一首自我感觉良好的小诗助兴,一个人午餐起来也照样兴致盎然。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叔本华则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是自由的。”由此可见,群居与独处各有各的妙处。

独处的日子,最适宜做花蕊,那花瓣自然就是一本本打开的书籍。那一个个方块汉字就像你的一个个知心朋友,随即化作一只只小蜜蜂,为你酿造着惬意有加的蜂蜜,让你无论是嘴巴还是心里都甜意四起。书籍真是赛过红颜知己,只要你愿意与她接近,她都永远不会抛弃你,而且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从夕阳西下到挑灯漂白四壁,她都愿意含情脉脉地把你搂在怀里,直至伴你走进甜美的梦乡。

独处时,自己就是自己的一堆燃烧的篝火,尽管长嘴长舌,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即使燃烧成灰烬,也可抛却袅袅轻烟的牵挂,去冷静地思索与尘土的血缘关系。难怪周国平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真是言之有理,非有识之士难有此等见地。

因平时忙于教书育人,习惯于双休日不下楼于家读书写作的我,独处起来自然也是心安理得。但人也许就是这样一种两栖类动物:既安享于“静”这块大陆,又对“动”这块水域念念不忘。因此,即使是独处,也要弄出点“动静”来。于是,电脑、电视便自告奋勇地前来相邀——读写间隙、茶余饭后,或打开电视听听新闻、看看节目,或启动电脑浏览网页、查找资料,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消遣方式。于是乎,读书写作、电视电脑便分别成了我独处时“静”与“动”的双翅,助我飞越独处之时空。或者说,它们两两组成一双筷子,帮我夹起了独处的日子,让我细细慢品,个中滋味,也实乃独特而难忘——其将成为一支点燃的蜡烛,永立在我记忆的小巷里,照亮那只属于它的某个角落,即使落满历史的灰尘,亦无怨无悔。

尽管独处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两天,可其恰似我的双眼,让我看清了独处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他们也仿佛我的两个挚友抑或近邻,在向我异口同声地诉说着相同的感受:“家务活这头以时间为食的怪兽已被你妻子凭借勤劳与贤惠将其驯养成了心爱的宠物,你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教书、读书、写作。”其所言极是,这大概就是多年前的一首歌里所唱的:“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