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父亲

作者: 米曾缠2017年01月12日来源: 第一生活亲情文章

我的父亲出生于1920年,曾在华清池畔书院街书院门小学就读。书院门小学在当时有不少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他们在校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等进步思想。1936年西安事变后,父亲受抗日救国进步革命思想影响,决定和舅爷张景琦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赴延安参加抗日革命事业。他和舅爷临走的前一天回家告诉曾祖父母和祖父母,几位老人因我家三辈人都是单传,未同意他的决定,后亲自将舅爷张景琦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父亲一心想投入到打击日寇侵略者的伟大革命事业中去,他送走舅爷后因未能如愿多少天彻夜未眠。

1938年由本县书院门人士赵登云和知名人士李虎臣、张耀堂的支持下,在书院街创办了“骊山初级中学(现临潼华清中学)”,父亲在此校初中毕业,当年祖父在灞桥和临潼地区私塾教书,父亲又随祖父一直在私塾教书,1948年转入本村宝峰寺小学。解放后,我县在斜口窑村七星庙原址上建立了本乡第二所公立小学,他开始转入窑村小学,后在斜口乡韩峪等乡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总务主任,教导主任等职务。在当年的“运动”中,父亲也难免受迫害,直到1978年才得到了平反昭雪。

父亲在从事教育工作后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中,他平易近人、曾多次获得了教育系统的表扬,可谓“桃李满天下”。父亲自幼刻苦学习、喜爱书法、阅读古今中外名着。一生以读书为乐,更以书中警句名言教育我们后代,勤奋好学、耿直做人。我们也未辜负他的期望。大哥、二哥都接受高等教育,我们的下一辈个个都毕业于重点院校。父亲一生勤俭持家,他每月工资除了自己生活费用外,都用来供给我们姊妹上学,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姊妹都能在校读书。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每当回想起父亲一生,几十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节俭供我们上学;受被害含冤多年……我不由得两眼落泪。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