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今夏无扇

作者: 孙建远2022/05/31现代散文

“扇子有风,在我手中,谁要借扇,叫我祖宗。”顺口蹦出这几句童谣之后,一群毛孩子像鸭子似的嘎嘎大笑起来,边说边得意地摇着手中用纸折叠成的扇子。

现在回想起当年我们这些小屁孩那种淘气而洋洋自得的样子,不禁莞尔。

三四十年前,扇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夏天,扇子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在电扇、空调还未出现的年代,盛夏酷暑,苦热难耐,一把扇子在手,几乎是抵抗热魔的唯一方便可靠的工具和精神慰藉。当白天赤脚走在田埂上烫得跳起来的时候,当夏日傍晚蝉鸣声穿过纹丝不动的树叶而演变成一种焦躁之时,“吧嗒、吧嗒”的摇扇声便会长久地飘荡在晒场上,这便是人们夏夜里乘凉时曾经最经典的场景了。

扇子,夏夜抱在怀中纳凉。可到了秋天,人们便对它冷淡和轻慢起来,这就是它的功用,它的命运。但是,当年即使在非夏季,对大多数人们来说,扇子还是一件几乎天天要用到的工具。那时,不少人家每天要生煤炉,一到早晨、傍晚,家家户户手持芭蕉扇用力扇着煤炉,成为一道非常典型的民俗风景。

夏天人手一扇那是必须的。我家都用价廉物美的蒲扇,蒲扇是蒲葵的叶做的,扇起来不仅风大,而且经久耐用,又便宜,一两毛钱就可以买一把,因而成为老百姓买扇的首选。蒲扇外围的一圈边是道重要防线,它一坏,扇子就会散开、走样,扇起来就不裹风了,所以当时人们习惯用布条沿蒲扇边缘缝一圈,可以管用好一阵呢。

蒲扇尽管经济实用,却不是扇子的上品。檀香扇是扇子中的贵族,基本是女人的专用品。它的扇骨以檀香木制成,扇骨也是扇面的一部分,在扇骨上拉出镂空的山水、人物等图案。每根扇骨上的雕刻图案为局部,全扇展开便是一幅完整的画面。绢宫扇历史悠久,不过,绢扇也是女孩子用的,来一句“谁舞罗扇扑流萤”,宋词的氛围马上就氤氲开了。最富文人气息的便数折扇了。折扇扇骨有竹、木、骨、象牙等,以竹居多。但竹扇骨往往加工精细,光滑如玉。折扇一面是字,一面是画。有名人题字作画的,当是收藏品了,价值早已凌驾于其使用价值之上了。最后来提一提鹅毛扇,我家小时候也有把鹅毛扇,羽毛黑色,样子和戏中的诸葛亮手里拿的差不多。扇了几下,风太柔和,说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装饰品更准确。

扇子虽好,但今夏无扇。

然而现在很多人家里都翻不出一把扇子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取凉有更多舒适省力的渠道,扇子离我们的生活已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缕清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