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父亲的纸扎

作者: 尹金辉2019/12/27经典散文

纸扎,起源于民间丧俗祭祀活动,以后也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是以竹条为材料,用纸捻捆缚扎成骨架,糊彩纸以装饰,配上绘画、剪纸、雕花而形成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它能为哀丧祭祀活动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为节日喜庆活动频添几份色彩。

纸扎融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书法等为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它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作为纸扎艺人,除了具备扎制、贴糊、剪纸、雕花、泥塑、彩绘、对联、书法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技能外,还必须掌握篾匠的劈竹削竹技术,以便将竹子劈削成纸扎骨架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竹条。

父亲生前扎了几十年的纸扎。扎得最多的是一些丧俗祭祀活动中供焚烧的灵屋、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家禽、花圈等纸品。另外也为一些节日扎喜庆的彩灯、采莲船及相关道具。方圆十几里内只要需要这些纸品,几乎都是来找父亲扎。父亲的纸扎物美价廉,为人诚信,扎出的纸品的质量总是好过客户预订的标准,时间一久,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遐迩闻名。

我对父亲纸扎最早印象是名叫“走马灯”(也叫跑马灯)的灯笼。记得那是我三岁多的时候,亲房的大叔叔结婚,父亲扎了一个好大的走马灯挂在堂屋中间,灯笼外边有人骑马的图画围绕着中间的灯光不停的转动,当时人小不知道是什么原理,感觉十分神奇,好像父亲会魔法似的。其他小朋友们由于好奇心驱使,灯笼在上面转,小伙伴在灯下面追逐观眺,百看不厌。

走马灯约有一米多高,中间有一个安放蜡烛或油灯的承盘,外形是等边六边形,灯的上部和底部周围近似亭廊挑檐,剪纸雕花图案精美,六个角都吊有彩须,中间六面的白纸帷屏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围着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的主要功用不在照明,而在观赏。

父亲扎的灵屋精美别致,做工细致,自成一格,赢得了广泛称道,同行们望尘不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灵屋一般为老式的明三暗六、一进两三幢或庭院式等等。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逐渐改进为别墅式,后又升级豪华型。豪华别墅式灵屋,不但从整体结构和外观图案颜色上赋予了时代气息,屋内的楼梯、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热水器、空调、电扇、取暖器等现代功能,装备器具一应俱全。原来民间丧俗做斋活动只扎灵屋、金山、银山、禽畜之类,后来逐步改进为烧别墅、花圈、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手表、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等等,可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父亲的纸扎品上面的绘画、剪纸、雕花都十分逼真,同一种花也能画出多种形态。在给客户制作的一套祭祀纸扎品中,不会有重复的花草、剪纸、雕花。总是给人一种总体协调,恰到好处的美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有闹元宵的习俗。在元宵节前后,有的村子舞狮子;有的村子玩龙灯;还有的龙灯带花灯(即龙灯和采莲船灯舞一起玩)。这就需要大量的灯笼,莲船等纸扎品,他们一般都在春节前一两个月找父亲排队订购。有时候父亲忙不过来,我和姐姐帮忙做一简单的活,为了保证按时交货,有时候忙到深夜。

父亲扎的采莲船灯舞的道具是用竹篾将骨架扎制成船的形状,整个轮廓形成前后翘起,后部略高于前部,中间有一个亭状顶棚,四角装有四只纸扎的粉红色莲花,船底端画上淡绿色浪花,船边用金黄色图案装饰,顶棚铺满粉红色绸缎,顶尖装一串花,棚下部四周环衬彩色剪纸图案,彩球或彩带装饰船面。给人观感是富丽堂皇,流光溢彩。

纸扎上的书法,是父亲纸扎的一大特色。虽然谈不上是哪一门哪一派的什么“体”,也算是自成一格。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遒健,字字严谨,一丝不苟。题写对联的内容既符合逝者的性别、年龄、身份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又能与其所贴的位置十分契合。

为逝者焚烧纸扎品。一般是通过做斋仪式进行。在进入焚烧之前,族人和亲戚朋友都要纸扎品观览鉴赏一番,尤其是对题写的对联都会从内容到书法进行认真的欣赏与品评。其水准高低被看成衡量纸扎质量的重要标志。父亲题写对联的内容和书法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赞赏,他的剪纸、雕花、绘画艺术与其书法风格一样自成一家。这些风格成为了父亲在行业中致胜的看家本领,且被推崇为尹氏纸扎特色而传誉十里八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