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路到尽头

作者: 郭存亭2020/06/28现代散文

记得在一首诗里,这样诗意人生之旅:生命有岸,心却无岸。我曾对这一诗句有过深思:生命有岸,乃人生之旅是一次生命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心却无岸,则是人生中自己的心路永无尽头。如果说漫漫人生路会有尽头,那么,只要有回头,心路会有岸,岸在心灵深处。一次阳城学术会议之行,在杨柏山大峡谷寻踪灵泉洞,我就经历了一次路到尽头、心中有岸的顿悟过程。

盛夏时节,我与听海先生等应阳城赵树理文学研究会之邀,赴阳城参加了“赵树理《灵泉洞》发表六十周年”座谈会。第一次到阳城,深感这座美丽的山城,不仅美在气候,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宜居宜游;而且美在山水,一步一景,百里画廊,令人陶醉。阳城,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走向革命的“第一站”。70多年前,赵树理曾住在阳城县杨柏山悬崖绝壁之间的“白莲洞”,在此领导群众开展敌后斗争;1958年,他以此地为叙事场景创作出了享誉中外的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时至今日,阳城对杨柏山大峡谷景区进行了旅游开发,“白莲洞”即“灵泉洞”,属于景区的一部分。纪念活动的第一个目的地,就在阳城河北镇杨柏山悬崖绝壁之间的灵泉洞。那天一大早,我们乘坐会务组安排的越野车从阳城出发,直奔杨柏山灵泉洞。

天气稍有一丝凉意。我们的车队沿着阳城的乡村旅游线路壁索线、阳杨线朝析城山方向在大山中飞奔。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行程后,我们进入杨柏山大峡谷景区,行走的阳杨线开始变窄,柏油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到了杨柏村水泥路的一个交叉路口时,车队拐上了一条刚开发出的碎石山坡路。山路越来越不好走。车队沿着蜿蜒曲折的“十八盘”山路盘爬而上,在快到达灵泉洞的下方,有一块平地可以停车。因我们的车多而无法停车,车队只得停在崎岖陡峭的的半山路上,大家下车步行上山。原来,这里就是杨柏山最难行的山路。走过一段“之”形险路后,再向上就得沿着石梯攀登而上,石梯下边是悬崖,在石梯上一步一险,登至峭壁山腰处的巨石岩上,到了山路尽头,就是神奇秀绝的灵泉洞。

杨柏山悬崖绝壁间的灵泉洞,原名“白莲洞”,相传古时候白莲仙人到过此地。于是,大山里的百姓便在洞口供奉起了白莲等神仙,并把此洞称为“白莲洞”。其实,白莲洞是一个天然的溶洞群,由三个溶洞组成,绵延数百米,蔚为壮观。洞内景观丰富,遍布着各式各样的石钟乳,晶莹剔透,千姿百态,有的似众神灵聚会于人间,有的似禽兽悠闲于山林;有的似奇花异草在怒放,有的似珍宝灵物再展示,让人们浮想联翩,演化出无数的神奇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杨柏这一带称青龙乡,著名作家赵树理在杨柏任特派员,他曾和当地的民兵居住洞内,因洞内泉水清澈,滴水凝结,自然美景如入仙境,根据赵树理的建议,遂更名为“灵泉洞”。

1958年3月,赵树理在拟定自己的创作计划时,是包括《续李有才板话》在内的三部小说的;但他最终没有动笔去写《续李有才板话》,而是写出了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一书的上部分。这是他写的唯一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其素材就源于当年灵泉洞的革命传奇故事,讲述了1940年前后在太行山一带的群众与国民党军队以及地主汉奸斗争的历史。小说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通过灵泉洞和阎王脑奇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青年农民金虎质朴善良、机智果敢的英雄形象。赵树理一贯以写问题小说为主的,在他潜意识的深处,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下好似他的创作之路到了一个尽头。路到尽头,总会有转弯处。赵树理以崇山峻岭深处的灵泉洞为故事背景,融历史矛盾冲突、险象丛生、缠绵悱恻和绝处逢生于一个山洞内,集文学的虚构力、概况力、艺术力为一体创作了《灵泉洞》。小说一经问世,就以其备受广大群众喜爱为穿透力引起文学艺术界的好评。

对一位作家来讲,当创作之路到了某一个尽头时,似乎心中会空空荡荡的,此时,唯有回首,那充满创作欲望的心总会在编织的世界里悄然独行。当年的赵树理就是经过这样一种抉择性的经历,他放纵了自己的想象,多年来的心灵苦痛让他的精神飘逸飞扬起来,在这创作之路的一个尽头处,峰回路转,他笔下出现的另一个世界,使所有的幻想不再遥远。他,回到了过去,回到了自然,让自己的情感在充满诗意的大山中漫游,在“相看两不厌”的阳城山水之中,创作《灵泉洞》成为他精神追求的一个历程。1961年出版《灵泉洞》后,上海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以反映阳城民情风俗为主题的大型画册《灵泉洞》,发行全国,再次使《灵泉洞》轰动一时。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灵泉仙洞的神奇传说与杨柏山美景的兴致之中时,我与听海先生提前步行下山。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陡坡路,边说边笑。说笑间,听海先生看见了绿丛掩藏着的几处石头房子,他提示我好似来时路过的石头房。我们找到了下山的目标。不大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岔路口。没有一点犹豫,我们朝着绿丛掩藏着石头房的方向走去,来到村子里没有见到一个人,好多房子好似很久没人住了,石头房前的那条闲悠的小狗,和山坡上绿丛中的羊群,成为小村庄唯有的一丝生活气息。我们顺着水泥路继续前行,走着、走着,没有了水泥路,只有看似有人踩过的小路,又不像。绿丛深处,路到尽头。我们在这深山里找错了下山的目标,走迷了方向,也走错了下山的路。

我心头不免一阵慌乱。之后就是拿出手机呼叫可能还在灵泉洞里的同伴。深山不知处,手机毫无信号。我们仿佛一下子被困大山。没有过多的思考,原路返回是唯一的选择。在我心头断断续续的紧张时,心中顿然一亮:路到尽头,虽然没有了路,但绝望深处就是希望。如果说还有小路可走,可能我们会继续前行的,要是这样,我俩就会脱离队伍在这深山里越走越远,直至被困大山。这时,我想起讲解员的话:当年赵树理曾对美术家伍佰言说,灵泉洞一带生态环境危险,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颤,更为紧张害怕,赶紧安慰听海:感谢路到尽头的一遇,使我们得以醒悟原路返回。如果路无尽头,后果不堪设想。在返至岔路口时,我们遇到了下山的车队。

深山不知处,路到尽头时,亦有峰回路转的时刻。我们的人生之路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生之路,如同一条你看不到尽头的路,在这条路上没有人生路标,不会有人给你指引下一步该怎样走,一切都等待你自己去探索。情感之路上,路到尽头,分手并不代表爱的失败,只是你的情感之路需要一次转弯!求职之路,即人生旅行,而这条旅行之路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四季奔波,人海之中,遗落自己,才会在柳暗花明处发现自己!生活之路,处处遇岔路;当你遇到一件已无法解决的事情时,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这条生活之路,路到尽头,如果你停下脚步,换种方式或者换条路走,如此一来,事情可能便会简单许多。漫漫人生路,心路最难走。一条心路,或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岔路口,如何选择心上的去路?有时尽管我们不得而知,或者是没得去选,但是,只要你选择对了心路的方向,虽然会有路到尽头时,也会知道路通往哪里,会带来什么?就如同生命中往往会遇到挫折,挫折路上,路到尽头,那是在提醒你,路的尽头处该转弯了!所以,当心路走到尽头,一定得回头。因为天无绝人之路,心路尽头,回头有岸。

的确是这样,天无绝人之路。在赵树理的《灵泉洞》里,战争打乱了杨柏山百姓平静的生活,金虎和众乡亲在生活之路到了尽头时,他们在杨柏山的灵泉洞和阎王脑“占山为王”,过上了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似的生活。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满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山珍美味。依靠这杨柏山的野味,杨柏山百姓的生活是另外一种享受。这不就是路到尽头吗?也正应了百姓的俗话:车到山前必有路。

路到尽头,一念之悟,希望就在前方。当你面对红尘中的烦恼无法摆脱时,面对人生的苦恼无法解脱时,有时往往只差一个幡然醒悟。我们人生中大凡之路总要有尽头的,无论是空间的路,还是时间的路,抑或情感之心路。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路到尽头,未尝不是“路”的转换,只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心灵的经历不同,日子的风景不同。如此想来,每一次的结束都是重新的开始,有开始,就意味着脚下会有路。当年赵树理在创作之路的某一个尽头处转弯,成就了小说《灵泉洞》;杨柏山的百姓在大山之路的尽头处发现仙人洞,成为今天杨柏山大峡谷景区的著名景点。呜呼,人生如戏,心路无尽头;唯有恰到好处的一个转弯,那些短暂的偏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不就是路到尽头的最好诠释吗?如果总要日落,为何要有早霞?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路的尽头处,依然会有路,路就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