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手撕包菜

作者: 董改正2020/09/08现代散文

茄子切成十字形,不切开,如花,浸泡半小时沥干。米饭煮开了,就着米汤将茄子径直放在饭头上。焖熟了,与蒜泥、生抽、辣椒、盐及香油相拌,极香。贝多芬在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上写道: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不这样蒸茄子就没那么好吃。为什么呢?科学爱好者提供了答案:米汤里含有一种物质,可以使茄子酥如奶酪。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且存此一说。

豇豆要一根根掐,先掐掉花托,再掐掉尖子,遇到老得掐不断的,那只好剥了皮只要豆子了。这叫择菜。还有一种法子,就是掐头掐尾后,捋齐了,拿菜刀切,省时省事不说,还整齐划一,好看,但老餮不为,说是味道差远了。这会子科学解释不了,有人说了:矫情!

真不矫情。李渔说了:“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买来瓜子仁吃,与嗑瓜子吃的仁是不是一样?一样的,但吃的人感觉不一样。菱角也是,螃蟹也是,别人用吃蟹八大件将蟹肉剔出来,一盘金黄碎玉的让你吃,你反倒没有吃的兴趣了。就像“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一样,你喜欢雪地梅花,自己骑驴去找,或者在雪地里跌跌撞撞摔了好多跤,摘一枝回来,与别人摘一枝送给你,感觉完全不一样。

真不是科学不科学这么简单,世界的美好恰恰在于,许多事物不是科学可以解释,它有许多人类无法预料的可能性,比如说爱情。有笑话说:什么叫爱情?就是明明是两只猴子,却偏偏担心别人爱上对方。有很多事情不按照现今发现的“公理”“定律”“规则”来,它就成了特异的风景,这样的风景让人着迷。

小时候,孩子爱吃奶奶做的手撕包菜。奶奶坐高点的竹椅子,孩子坐矮点的,对面坐着。奶奶拿手撕成一块一块的,大小不均匀。孩子望着奶奶,手里拿着吃的,或者玩的,或者什么都没有,两人聊天。“奶奶,那个猪不听话,它要出门。”“不是‘个’,是那条猪。”“奶奶,那只鸡飞到小奶奶家吃饭去了。”奶奶站起来,对着房顶上的鸡挥手:“嚯嘁!嚯嘁!”鸡惊飞了,尖叫着飞到桑树上。菜撕好了,奶奶做菜,孩子爬在水缸边,缸水很凝重的样子,孩子有点迟疑地“喂”了一声,缸居然回应了,她吃了一惊,声音大点再试,回声也大了些,她就咧嘴笑了。

现在,孩子大了,她说: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做得出奶奶味的手撕包菜。我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