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填志愿

作者: 徐晟2021/07/29现代散文

高考分数刚公布,亲戚就急着找我帮他孩子参谋填志愿。他说孩子分数刚过一本线,不好填。遥想我女儿高考填志愿时一分都没浪费,卡线被录取,一定有什么招数。

“七分高考,三分填报。”志愿填报得当,能如愿进入理想大学;志愿填报不妥,要么“浪费”考分,要么“滑档”低录或与大学无缘。填志愿这么重要,亲戚的心情我自然理解。其实,填志愿不管分高分低,都会感到为难,总觉得“再多考几分就好填了”。因为填报志愿的时候,人的眼睛是“向上看”的,总想上更好点的大学。我女儿填志愿的时候也是这样。

女儿读书一直很上进,可是考运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点。中考时以5分之差,没能进入市里的重点高中。高考时,女儿又意外地在语文上栽了跟头。语文一直是她的强项,结果比预期的少考了20分,这让女儿的志愿很难填。我们原先预想的是武汉大学或华中科技大学,但女儿的分数显然与这两所大学无缘。

木已成舟,我们只能在填报志愿上下工夫。那几天,女儿天天抱着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个人在家研究,草拟志愿。我则结合女儿高考分数在全省排名情况,初步圈定十几所目标学校,然后仔细查看目标学校近5年来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数,研究省一本控制线与目标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线差”,分析“线差”涨跌走向,预估目标学校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数,最后选定了可以填报的几所大学。

选定学校后,我和女儿再次商量。我希望她上离家近点的大学,偏重本省;她则看重大学在全国的排名,希望能进“985”。

我尊重女儿的想法。晚上回家,我和女儿反复比较,优先考虑“985”,锁定几所大学后开始填写志愿。根据“平行志愿位次优先”的原则,填报第一志愿时,排在第一位的学校要“冲一冲”,运气好才能过,女儿选定“985”吉林大学;排在第二位的要“踮踮脚”能够走,我们选择“2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在第三的学校要稳,避免“滑档”,我们选择把握较大的武汉理工;排列第四的大学是最后一道防线,女儿填报了兰州大学。

第一志愿填好后,第二志愿就没那么仔细了。我们想,如果连第一志愿中最有把握的学校都走不了,那还不如复读一年。

填完学校,还须认真挑选专业。我们反复查看所填学校各专业历年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数,结合女儿的兴趣,考虑就业前景,统筹这些,简直像打一场硬仗。琢磨好几天,志愿终于搞定,全家人总算松了口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最终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进了吉林大学。几个比女儿高考多十几分的同学,因为志愿没有填好进了比女儿差的大学,一直懊恼地说“白考了十几分”!

如今要帮亲戚的孩子填志愿,我和女儿一起填志愿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些失落与欢喜,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