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叙事散文 > 正文

小绿

作者: 李芳2021/07/29叙事散文

被称作“小绿”的公共自行车,早已成为市区里的一道风景,这种共享交通工具确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后来,街头又陆续出现了好多种共享单车,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就可以骑走,补充了“小绿”的不足,但我最看重的还是“小绿”。

“小绿”有固定的停车桩,在使用和归还时都要刷卡,而且刷卡时有语音提醒。“请刷卡,请取车。”“车已还好,请取卡,谢谢。”按道理讲,不时的语音提醒,自行车卡应该不会丢失的。但于我而言却不是这样,即使有提示,照样会把卡给弄丢。

记得几年前,“小绿”刚落户阜阳时,全城各办卡网点都出现了排队办卡现象,运营方收取200元押金,市民只要出示身份证,填张表格,卡就办妥了,手续简单快捷。有了“小绿”,出门也方便多了,不需要在节假日去站台挤公交车,来到“小绿”停放处,刷卡取车,骑上就走。

手里有了“小绿”卡,跟朋友或者家人一起溜达时,感觉累了,刷卡取车,骑着车子转悠,也挺惬意。虽然“小绿”方便,但也有不方便之处,那就是骑车、停放时必须要到“小绿”站点才可以。但有时候,要去的地方恰恰没有停车桩,“小绿”又不能随处停放,只能先找到站点,再步行一段路。其实,这些在老城区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毕竟老城区里停车站点比较多,且距离相对不远。但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快,“小绿”的脚步有些跟不上了,在城南新区或者一些新建小区,都找不到“小绿”站点。要去这些地方,要么坐公交车,要么打的。

好在,后来,扫码即骑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弥补了“小绿”的不足。这些被打上各种二维码的共享单车,虽然可以随便停放,但也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因为只要在能够停放的区域内,路边上,小区内,公园里,甚至垃圾桶旁边,都能见到这些自行车的影子,橙的,蓝的,绿的,红的,花花绿绿。对比之下,“小绿”还是挺好的。

自从办了“小绿”卡之后,真正骑车出行的时候并不多。天太热了,不想骑车;天太冷了,寒风打脸,不适宜骑车;下雨天气,又不能骑车。除了天气原因,决定能不能骑车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偶尔骑上一两次自行车,就把卡往兜里或者是包里一塞,时间一长,忘记放哪了,再想骑车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

第一次丢卡,我花了10块钱补办了一张。“小绿”卡像银行卡一样,带有磁性,当补办的卡生效后,遗失的那张卡就会自动失效。后来,单位司机洗车时从车座垫的夹缝里,捡到一张“小绿”卡,问我是否丢过,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我的,反正补办了新卡,这张老卡就作废了。

有卡也没骑几回,但没卡就老想骑,真奇怪!上个礼拜,“小绿”卡又丢了,我去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再次补卡。这一次丢卡我是有印象的,北京一家杂志社约稿,趁周末,我背着相机出门采访。步行吧,有相当一段距离;坐公交吧,又得先去站台等车,下了车还要走段距离,最后决定骑车去。天气有些热,我背着相机,把“小绿”卡和手机放在一个兜里了,然而,手机没丢,“小绿”卡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平时没有把自行车卡和手机放在一起的习惯,偶尔的一次“创新”,给了补卡的机会。无奈,只能又花10块钱补了张卡。这下把卡仔细装好,再不能丢了。

骑着“小绿”回家,一路经过几个红绿灯,在喧嚣的闹市里穿行,看着城市新变化,闻着路边花草香,还别说,阜阳真是一个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