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开封半日

作者: 朱航满2021/05/30现代散文

车子到开封,天已接近暮色四合。问了接待的朋友,才知道开会和下榻的地方都是河南大学的新校区。把东西匆匆放到了宾馆的房间,然后在校门口打了一个出租车,直奔老校区。开封不是大城市,很快车就到了河南大学老校区的东门。一种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学校的东门与开封城墙似乎连成了一片,远处还可见到开封古塔,与城墙还有校园相映成景。大拆大建的现代城市,水泥阁楼一座接一座,这番景致倒是别有韵味。待走进校园,一路看到了很多青春的面孔,还有各种各样社团活动的海报之类,似乎又有一种青春和朝气的东西洋溢在其中。古老与青春,传统与现代,大学可能是最好的融合之处。离开校园已经很多年了,一种久违的感觉又涌上了心头。我的大学是在南京度过的,那座小小的院校,办公楼曾经是国民政府的行政院,也是极为古雅的明清建筑,而教学楼则是国民政府的交通部,乃是城堡式的欧式建筑,我在那些老建筑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节。

从河南大学的东门一直往前走,首先遇见的是一座仿照宋代建筑设计的大礼堂,极为古朴,保存也很完整,据说现在还可以使用。礼堂前是一个小广场,全是青砖铺成,十分平整,也还比较开阔,通往南边的路两侧则是相同风格的苏联三层别墅式老建筑,又别有一种庄重和肃穆。想到大学里有这样的环境,颇能令人生发一种思古的情怀。尽管开封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但河南大学却也是一所百年历史的名校了。漫步在校园里,忽然产生了一种小小的冲动。如果想安心做学问,这种小城市里的名校却是合适的,特别是其中安静、朴素和优雅,应该是合适有大志向的人的。沿着礼堂前的路朝南走去,两边不时可以见到一些古建筑,其中有一处是河南大学历史系的办公场所,外面挂着很多的牌子,记得其中就有宋史研究中心之类,里面还设有一个博物馆,但可惜门已挂上了锁。从外面看去,可以看见摆放有一个很大的鼎,类似于后母戊鼎,但总的感觉是有些冷清。

再往前走,则是一处河南大学留美预备学校的遗址。楼高三层,很有些西洋建筑的味道,在绿树掩映之中颇显幽静。之前知道清华的留美预备学校,但尚不知河南大学也有留美预备学校,可谓孤陋寡闻。预备学校的遗址旁有一尊李大钊的雕像,看后面的介绍才知道新文化运动时,李大钊曾到河南大学来做过演讲,那时河南大学或许还叫做“中州大学”吧。后来看了一些简介,才知道河南的留美预备学校与清华的留美预备学校、上海的留美预备学校三足鼎立,可谓一时之盛。再往前不远处,便是学校的南校门了。南校门是一个很大的牌坊,雕梁画栋,但略感颜色过于鲜亮,倒是上面题写的大学校训令我耳目一新。牌坊的中间是“止于至善”四个鎏金大楷书,两侧则各有一词,分别是“明德”与“新民” 。不愧是百年老校,校训也是典雅的。这几个校训的词语显然都是有所出处的,而其中的“新民”二字,却是最令我感慨的。

从留美预备学校的遗址到李大钊的雕像,再到看到这座刻有校训的老牌坊,我忽然觉得河南大学在清末民初的中原地带,一定是很领新风的。可惜手头没有河南大学的校史,要是能够看看该是多好。晚上是大学的一位颇为儒雅的副校长为我们来开会的一行人接风,饭菜是较为丰盛的。但令我略感遗憾的是,前来开会的大多都是省内的一些单位,谈论的也都是省内的一些事情。吃饭当中,和一位陪同的办公室人员聊起大学的现状,明显感到她对于这所百年老校历史的骄傲,但也夹杂着一种对于现状不满的失落,诸如最终河大也没有成为教育部的211工程院校。这种情绪倒是令我想起一件趣事来,我读研究生时有位同学来自河南大学中文系,人很执拗,一次谈起“河大”来,自然骄傲,我故意说“河大”是河北大学,这下竟令他很是生气,给我讲了很长时间的河大历史。不过这两所老牌院校,如今似乎都有些尴尬,一个建在开封,一个设在保定,都是远离中心的。

不好说因为远离了政治中心,才导致一所大学的衰落,但人才的流失却是必然的。那位副校长在饭桌上谈起他们为留住人才所做的努力,看起来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但依然难以留住真正的顶尖人才。这令我想起诸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它们虽然都设在一个小镇上,丝毫不影响其成为第一流的大学,但在中国似乎很行不通。晚饭后,几位友人执意要带着去开封的夜市吃河南的小吃,不好拒绝,于是便一起去了一个名叫“小宋城”的夜市。毕竟做过都城,宋代的元素在开封相当突出。而“小宋城”却不过只是一个专门品尝开封小吃的地方,将很多种特色小吃的铺子集中在一起,客人只需要在入口处买了饭卡,便可以随意刷卡来点各类的小吃。这个地方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所有工作人员都穿着宋人的服装,吃饭的场所也是模仿宋代建造的,店里的装饰和招牌也是,刚进去是很有些恍然若梦的感觉,但可惜食客却是现代的,有些煞风景。

第二天上午,还有小半日的工夫可以游览开封的古迹。河南大学的老师向我推荐了龙亭、清明上河园,还有相国府。问了问这几个地方的方位,因龙亭和清明上河园在一个地方,便自己打了一个出租车前往。到了龙亭,快到九点,门前很是热闹,许多穿着宋人衣服的皇帝、大臣、武将、皇妃之类的一干人摆出各类的造型,并配有音乐和解说,大约是以此种形式招徕客人光顾的用意。这令我略有些失望,总觉得有些消费历史的意味。进到龙亭之后,沿着通道一直向北走,两边都是湖水,名为潘杨二湖。通道前方则有一处很高的建筑,远望很是巍峨壮观,但爬上去后,才发觉顶上的大殿却相当狭小,给人寒酸的感觉。也许是见过了北京的故宫,再来看诸如龙亭这样的遗址,便不觉得有什么新鲜的,唯一令我意外的是通道西侧的水潭之中,有一个孤单的小亭子,倒影很美,自有一番意境,竟令我想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来。

匆匆在龙亭转了一圈,便从北门出来,乘了公交车去清明上河园。此地据说是私人公司开发,乃是按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复制的,乃有“人在画中游”的意味。这创意是好的。恰巧去年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年院庆,故宫拿出了珍藏的《清明上河图》供游客欣赏,据说希望能得开眼的人排起了长龙。自己虽人在北京,但终于没去凑这个热闹,不过这次到开封,看看按照《清明上河图》复原的实景也是不错的。眼看时间已近中午,便乘了一个游船,这样可用最快的速度来游览了。划船的中年女性是当地的一位妇女,穿着宋人的衣服,但并不太合身,我想请教她一些关于清明上河园的情况,却很不乐意细说,只是到了一处景点,告诉我这里下午有攻打汴京城的场景,很精彩;又到了一处景点,告诉我有名为“东京梦华魂”的夜景演出,只是要等到晚上才可以看到,讲到此处,她才颇有些兴奋。但见我对此类演出并不感兴趣,也便不多讲了。

选择用划船的方式游览,在清明上河园里粗粗看上一遍,费时才不到二十分钟的样子,我期待的很多场景并不见到,诸如虹桥的那场大船驶来的险境,人山人海,惊险交加,这种动态的场景是难以复制和表现的。其实, 《清明上河图》并非重在复原建筑,张择端在画作中的宋代建筑并非园林式的,也不是皇家城池,复制出来反而显得简陋,加之现代工艺的粗率,有几处甚至会显得俗滥,而倒是被张择端描摹的人物,神肖毕现,自有一种生气。待登岸之后,随意地走了走,发现大多都是各类商铺,所出售的不外是旅游产品和各类食品,也不见什么新奇之处,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商业街罢了。如此看来,古人的那种意境和生气,在现代的一隅里要复制起来,实际上是并不太容易的。回到宾馆,忽然想读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但却并未带来,似乎在宾馆和旅游景点也都不见有书铺之类,想想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这点要求似乎有些落伍和多余了。此行开封,除了没有读到河南大学的校史及相关介绍以外,这可能是开封半日游后的另一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