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走向世界的心灵

作者: 闻石2016年01月27日哲理散文

10月18日上午,正在打乒乓球的我接到县委宣传部一个朋友的电话,告诉我说旅美着名书画家孟昌明回来了,下午3时在文广局五楼会议室有个讲座,让我有空去听听。我心下一喜,这可是多年来不断有消息却不曾谋面的朋友呢!

下午,我提前来到县文广局。当孟昌明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裴彦贵的陪同下走出电梯的时候,我就迎了上去,裴部长不知道我们认识,正要作介绍,昌明就认出我来,我们一下子就拥抱在了一起。

看着身材魁伟,略有发福,人到中年,气质高雅的昌明,我的脑海中立即幻化出那个六七岁小男孩的样子:脸上有灰,流着鼻涕,手里拿着这样那样的东西跟在我后面跑,要不就盯着我好奇地问这问那。1967年的时候,因为母亲同事,我们两家住在一个单位的大院里,我虽已初中毕业,但“文革”期间停课了,所以,我成了大院里的小孩王,院子里的孩子包括孟昌明兄妹4个,都是我的跟屁虫……

离讲座开讲还有段时间,裴部长、文广局几位领导和我便陪昌明在接待室聊会儿。交谈中得知,这些年来,他先后游历了几十个国家,举办了40多次个人书画展,先后出版了《孟昌明画选》、《孟昌明书法》、《孟昌明现代水墨选集》、《思想与歌谣》、《寻求飞翔的本质》等多部个人画册与着作,有的作品被牛津大学出版的《中国现代艺术史》、耶鲁大学出版的《东方现代艺术讲义》收录,多次受到美、日、法等国家主要媒体的报道,他的艺术成就得到国内众多知名艺术评论家的赏识和肯定。应该说,孟昌明是在海外发展得较为成功的华人艺术家之一。

下午3时,县内书画爱好者以及县城两所中学艺术类的同学们,把个阶梯大厅里挤得座无虚席。昌明做了题为《文化的本质》的演讲。昌明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时夹着流利的英文单词,整个演讲学贯中西,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妙语连珠,在谈到他看过的那些中西方艺术精品时,可谓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他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特别是中华文化的比较优势上,阐述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博得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听昌明的演讲,我不时会走神,禁不住想起他的一些旧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昌明从部队退伍后在县文化馆当美工,恰巧与邮电局对门。这样,我们接触的机会格外多。那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画宣传画、布景和布置展览。他很勤勉,能吃苦,谈吐中,已能明显感觉到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后来,我到农村支局工作,与他的联系少了,只知道他后来辞职赴南京求学,90年代初又到美国求学,至今已近20年。

“走向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的心灵。”演讲中,孟昌明感慨地表白说。可以说,如今的孟昌明,已不再是20多年前那个文化馆画布景的小职员,豪放替代了矜持,平和替代了浮躁,大气替代了幼稚,见其人、观其画,你都会被他的睿智、豪迈所感染。也许很多人难以想象一个初中文化基础的人,何以能取得如此的艺术成就。其实,知道他经历的人们一点也不会奇怪了。   

1990年孟昌明赴南京求学,初时,他连租房子的栖身钱都没有,大多靠朋友帮忙借住暂时空置的房子。夜晚,他睡的是一张不足l米宽的折叠钢丝床。没有画桌、写字台,他就在地上铺块布,趴在地上画画、写字。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两袋方便面是常事,外出写生的路费、买画纸颜料的钱都很难拿出,有时还得靠妹妹妹夫支持。他把画了成堆的画用自行车驮着,到公园、到夫子庙、到众人聚集的地方搞画展,有时还扛着画爬火车、挤汽车到北京、广州办画展。为了探求祖国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他曾背起行囊,跋山涉水赴西藏、新疆,去寻找先民们创造图腾的精神本源和宗教的发源之地,饮过牛血,啃过干馍,睡过荒野,形成了他日后刚劲不羁、超然大气的画风。刚到美国时,他连一句英语都不会,硬着头皮一句一句地学,不长时间他竟能用英语跟教授们讨论艺术……

孟昌明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在逆境中逐步走向成熟与成功。他的经历让我感悟到,正是因为他从开始就拥有一颗走向世界的心灵,他才能够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世界,或者称之为梦想,可是,我们为走向这个世界、实现这些梦想努力了么?或者说我们的努力程度足够艰难、足够大了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仅仅从这个角度看孟昌明,他的成功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弥足珍贵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