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孔:两个人的旅程

作者: 何蔚2016年02月29日心情散文

一块石头同时拥有两个籍贯,这不算稀奇,因为这里是广西和贵州的交界。

天说好了要下雨的,没想到竟然下得这么准时,早晨一开窗,细细的雨声就已经淋透了山川百里。看来,这一天我们只能擎着雨伞去见小七孔了。

这是两个人的旅程。我和爱人已经在黔南的苗乡侗寨、布依山水中穿行了多日。一周之内,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夜晚都不见星月,白天却总是能和阳光、小雨、微风相遇。七月的云贵高原激情充沛,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个湿润的季节。我们的头发、衣服和背包因此总是渴望着干爽。

高鼻梁的荔波拥有一双湛蓝的眼睛,左眼是大七孔,右眼是小七孔,风一吹,两只眼睛就会水灵灵地眨出千般妩媚。但此时只有雨没有风,小七孔美丽的蓝眼睛会不会为我们眨那么一下两下呢?老实说,我期待着。我期待着小七孔即使不眨眼睛,也能为我暗送秋波。

据说20年前,隶属于荔波县架欧乡的小七孔一带,还是一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野山野水,生活在这里的布依族原住民或许从来不曾奢望,这片野山野水有一天会被戴上“中国南方卡斯特”的钻石耳坠,步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红地毯。他们更不曾奢望,身披草莽幽林的封闭峡谷,有一天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小七孔和大七孔其实也不过是“中国南方卡斯特”大目录之下的一条子目录而已。然而,正是由于这里有地球同纬度上硕果仅存的一片亚热带喀斯特原始雨林,一直默默无闻的小城荔波,才因坐拥“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美誉而声名鹊起。

这是两个人的旅程。进山之前,蚕丝般的细雨已经密密麻麻缠绕了我们的视线,天色一派空蒙。不过,游客中心停车场上仍然停满了车,南腔北调的游客们依旧是兴致盎然。我掏出三百元钱买了两张门票和车票,就带着爱人登上了景区的观光车。几分钟后,观光车就把我们带到了第一个着名景点——小七孔。

小七孔其实是一座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的七孔石桥,横卧在蓝宝石一样的响水河上。早年的小七孔桥曾是桂黔两省的界标,桥北之地归贵州荔波统治,桥南之地则属广西河池管辖。那时,鸟儿们衔着种子在尖上弹跳,一不小心就将广西的春色播在了黔南的土地上,要不就是将贵州的秋意移植到了桂系山水的皮肤上。总之,一见这桥,你就觉得它简直是专为变成一道风景而生的。而且你明白,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道风景,除了倚仗厚重的资历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它同时拥有一大片绝世的山水景观和卡斯特森林做为搭档。这些天之骄子们一旦纠结在一起,就可使方圆五百里以内的春花秋月尽失颜色。虽然小七孔桥的桥面有些过于平实、简陋,甚至略嫌狭窄,但是没有关系,它仍然可以联通你的梦境——它的七个桥孔就像七盏河灯,足以点亮你暗淡的脸色,并将眼前所有新奇美妙的片断连成整体。

这是两个人的旅程。我和爱人撑着雨伞在七孔古桥上流连,不停地掀开数码相机的快门,心情顿时飘然。雨雾里,群山隐隐,不辨东西,惟有小七孔桥真实可信。苍茫林海,万类聚集,这一方温润潮湿的天地之间,小七孔桥虽然是唯一的另类,却一点儿也不嫌孤单。我们在水边逗留了很久,无论细雨绵绵还是霏霏,我看见碧蓝的河水始终是情绪稳定,从容恬淡,不会随随便便就掀起波澜。于是,我特意请了一位背着高档单反相机,看上去很像专业摄影师的中年男性游客,用我的长焦相机帮我和爱人在没有波澜的水边拍了几张合影。那人一走开,我就按下相机上的浏览键,居然惊奇地发现该“专业摄影师”的构图水准尚未入门。我们的合影照不仅画面阴暗,而且比例失调、主次不分,既浪费了表情,也怠慢了风景。但是,我们的快乐仍在继续,就像细雨仍在绵绵或霏霏。

足有一个多钟头,我们的倒影在水面上频频闪耀。河水无声无息。而且,在这里,小七孔桥附近,河的形状看上去其实更像是一面小巧玲珑的的天湖,遮云蔽日的古树环伺四周,植被密不透风,画面惊世骇俗,就连水里冒出的晶莹气泡,也足以令人发出莫名其妙的感叹。

不得不佩服,这水、这桥、这树木和山峦,简直就是四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它们联袂出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硬是当着我们的面,把一个真切的世界演绎成了一场精彩的幻觉。我们在幻觉中走走停停,左顾右盼。恍惚中,苍苔附体的小七孔已经不再是桥了,它贴着我的眼神而变成了另一种眼神,蓝色忧郁带着蓝色梦想,喧宾夺主,从桥孔中穿梭而过,直奔久远。

这是两个人的旅程。我们以一座桥为中心,向风景的纵深处走去。

而我的长焦镜头,一直在雨中等待日出。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