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年华看吾乡

作者: 袁姣素2016年02月29日精美散文

认识周伟从一个字开始。他的《一个字的故乡》,一个字就能让人读懂故乡,魂牵梦萦;那几多的人生奥妙,故土风情,如梦如幻,在那个柔软的地方起舞、芳香、沉醉。让人无论多远都能嗅到花草,捧住泥土,触摸炊烟……

一个字

认识周伟先生从一个字开始。他的《一个字的故乡》,一个字就能让人读懂故乡,魂牵梦萦;那几多的人生奥妙,故土风情,如梦如幻,在那个柔软的地方起舞、芳香、沉醉。让人无论多远都能嗅到花草,捧住泥土,触摸炊烟……

他说,故乡是一篇干脆的散文。我说,周伟就是篇干脆的散文,干脆得只留下一个字的味道。

人在尘世,最令人心动的莫过于“真”了。他真是将这个“真”演绎到了极致。真性情,率真,真实,真切,真诚,逼真,认真,较真,真知灼见,返璞归真……这些能归纳他作品的真,其实,就是他这个活脱脱的人。就跟他笔下的七娘似的,七娘把食物留给比她矮瘦的丈夫吃,说是要把他喂养得高大一些。老人说:这哪儿的话,又不是你的崽!七娘说:“这是我自家屋里的事,要哪个多嘴烂舌的讲!”

下班路上,周伟遇上朋友的崽娃,伸手捏一下豆腐一样的小脸蛋,嘿嘿一笑说,快喊伯伯,喊了就给你买东西吃。几岁大的娃娃打量一番他光光的脑门和那几根稀疏的头发说:那就喊“老周伟”吧。娃娃的大人在一旁急坏了,他却哈哈大笑说,要得,就老周伟吧。娃娃嘛,从小就得敢于讲真话。来,奖你一个汉堡!

但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好那么几杯。平时极胆小的一个人,借着酒劲胆子就变得钵钵大了,能说的不能说的,竹筒倒豆子一样全倒出来。

人人都说文人向来好酒,曹操青梅煮酒,刘怜纵酒放达,李白更甚。其实喝酒为文的“豪”与“逸”,在周伟的身上也很鲜活。他喜欢在酒桌上营造氛围,掀起高潮,把盏高谈阔论……

有人说,率性、简单且富孩子气的周伟,在生活和工作上许多的不尽人意,就吃亏在这个明晃晃的“真”字上了。

一句话

也许,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一切也都是有个天数使然。但诸多的不尽人意并不能让他懈怠,反而是越挫越勇。我在他的作品《碎一地》中看到一句话——“依我来看,这世界说到底是玻璃的……碎一地的阳光,碎一地的温暖,碎一地的美好,碎一地的温柔,碎一地的善良,碎一地的笑声,碎一地的流年……这世界,怎么说碎就碎了?”尔后不久,我又看到他的新作《内心的乡愁》。周伟先生内心有强大的一面,也有其情绪化的一面,但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信念不变,梦想永恒,正所谓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再看《草生》,有评论家说这是一个儒道兼容的文本,“天地间,有生有死,有枯有荣,死既必然,生何以为?草生草灭,花开花落,风停雨住,云开日出,一切都将还归平静的生活。”唱一曲草的生命挽歌,足见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解读,生命诚可贵,精神价更高。一句话便道破了生命高度,人生真谛。

每当心情抑郁时就会想起他的作品《看见的日子》:那瞎眼的二婆婆放在嘴巴里嚼的干豆豉,一粒一粒地扔进时光的深洞里,那嘎嘣嘎嘣脆的就是日子。那些胖的、瘦的,荤的、素的,或酸、或辣,或甜、或苦,或神仙般的日子,都是那样地熟悉和真实,生生地活在我们看见的日子里。

《大地无乡》却是他超越大地的抒写,文中一句“大地永无乡,心安是吾乡”让我们看到大地之子的精神原乡,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扎根泥土的执着与守望令人钦佩。《大地黄好》中我们又能看到一地的黄金,流泻千里,气势磅礴。

一段情

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奶奶从小就教会了他仁义与真善美。心中有梦,有爱,有情,有故乡。

一次,母亲生病住院,他请了年假不离左右,陪护在病床前。快出院的时候,朋友看他辛苦特意请他喝几杯,说就在医院附近找个店子,准备了他喜欢的五粮液呢,没想到他坚决回绝。他说,母亲病刚愈,我就去喝酒,绝对要不得!

他就是这样。他本来有多次调离这个小小的县城的机会,但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弱智的弟弟,他都一一放弃了,至今无怨无悔。

当一些生活在底层、经济拮据的文友找到他,尤其是老同志,或者在他眼里觉得有几分才气的青年作家,他们在他耳边说的话最管用,诉一诉生活的艰难,谈一谈未来的渺茫,讲一通人情冷暖。话到动情处,眼睛一红,眼泪还没掉下来时,他就像列宁同志一样立马大手一挥,说:不要紧的,这事就交给我了!推荐作品、作序出版,加入作协,争取重点扶持,签约作家,看望慰问,捐款捐物……他说到做到,跑上跑下,软磨硬泡,终是切切实实解决了他们生活中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

记得台湾作家杨清先生还乡寻亲,曾委托朋友和有关部门,几十年未果。他与树清先生只一面之交,听闻之后,夜不能寐,马上安排人悉心查寻。然后又带人去树清先生的老家,给先生的亲人合影,并用微信传递了喜讯,圆了树清先生两代人83年之久的追根寻亲之梦。其时正逢中秋佳节,树清先生从台北发来感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他立即复言:月是故乡明,两岸同庆。

一首诗

着名作家谢璞老师曾开玩笑地说:周伟,想不到你还是个鬼才呀!谢老看到周伟的《乡间的和弦》时,心花怒放。他冲口而出说:“妙!妙不可言呀,像一首诗一样,清新,自然,美妙。”周伟同样只用几个字就道破了乡间的大俗大雅,美妙之极。文本中有不同的生命解读,不同艺术的视角,妙人妙语,让人耳目一新。

周伟先生自始至终用一颗朴素的灵魂展示他的智慧,诠释生命,拓展深度。就如他的笔名“草莲”一样,有草的力量,有莲的高洁,有在土地上行走的踏实与安宁,更有大地般辽阔的胸怀。

他行走在大地上,为大地书写,一篇篇作品连缀起来就是写在大地上的长诗。

他如许之多引发心灵共鸣的灵性文字,让人喜爱,让人抒情。他那种糅杂的人性复杂与悲苦的大作品更是有着历史的厚重,让人掩卷而思。这些作品,沉淀了几十年的乡村命运与时代变迁,逶迤缠绵,熠熠生辉。有诗人说诗歌的力量就是要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周伟先生就是在尘埃里不绝地歌唱,他唱出了新乡土散文的再生,用他质朴的思想,干净的灵魂,美妙的文字引领我们找到回家的道路,让我们看到光亮,怀抱阳光。

一片海

他说,写作就是一种安静地回归,灵魂的回家。写作的前提就是要对文字心怀敬畏,一个对文字无敬畏感的人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学会贴着大地行走,俯下身去学会用心聆听,听花开的声音,听小草的歌唱。这样的写作才能回归大地,海纳百川,自然天成。

他说,散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是写作者的话语之乡,乡土散文更应如此,是心灵的一片海。要心贴大地,心系故乡;要能让人一眼就能记住;要让花草芳香,树木繁茂,还有那些鱼一样行走的人们,游来游去……

他说,散文创作不仅是话语之乡,还是回忆之乡、情感之乡、生命之乡、灵魂之乡。散文创作就是灵魂在场,精神在场。他还告诉我们,文学创作,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善于发现,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要能从各个角度去审美,不仅要立足大地,放眼世界,还要艺术地用高标准的眼光推陈出新,蹊径独辟。要能打破传统散文的束缚,寻找到新的“桃花源”,给散文写作注入新生的活力与精血。

一念香

有人说,周伟是行吟乡间的歌者,是大地之子。

福克纳也说,必须发自肺腑,方能真正唤起共鸣。

我想周伟用他的一句话就做到了。他说:“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当他无法把心靠近脚下的土地,嗅不到故乡的味道,看不见袅袅的炊烟,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的。”

是的,故乡是我们的灵魂之乡,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有道是:“大道至简,大美至真。”大家都说周伟的文字很纯,干净到无可挑剔,那种朴素的美,原生态的纯,如清风扑面,自然天成。那种用生命去体验与追求的本真生活,让这个生响的世界里大地静美,人间清明

他的文字和为人,只一个字就让人记住,记住那些最平凡经典,最简单的美好,最真实的感动,在心里扎根,开花,生暖,持久弥香。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