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论语》

作者: 黑马老歌2016年03月02日经典散文

中国传统文化门类颇多,最经典的当属被尊为儒家圣典的——《论语》。历代贤达对它的评价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足可见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分量。鄙人系统读《论语》有三次。

第一次是正值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那会人虽然年轻,但从小好学,间接地也看了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封建主义余毒,糟粕,毒害青年思想的禁止看的书,其中之一就包括孔子的《论语》。可以正式摆在桌面上看,可以用笔记比较系统地看的是编印的《批林批孔专题学习材料》,在学习园地贴上自己写的批判文章,学习心得,我还是比较认真的。别人写一两张纸的篇幅,我的往往是几十张,他们全部加到一块还不及我一个人的多,其中还有帮助不会写的同志们完成的“政治任务”。当时很懵懂,总觉得很多话说的都对呀,为什么要批,君君臣臣,仁者爱人,学而优则仕,克己复礼,都被批判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卫道士,为统治阶级欺压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云云。我却把凡是学习资料上的全部原文都一字不漏地摘录了下来。时常看看。临近批林批孔活动结束,有一老者告诉我:“道不暗则不明”。你看如果不批判孔老二,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他,现在可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孔丘,孔仲尼,孔夫子,孔子是个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二次系统读《论语》,是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十年前,中央电视台,文化部主办的“百家讲坛”,其中于丹的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专门买了一本由她编着的《于丹全集》。厚重的像砖头一般,几乎把《论语》结合现实生活重新论了一回。这是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地通读了一遍。尽管读到一半有些重复的感觉,还是坚持读完了。

第三次才刚刚开始,缘由是就在昨天,从延安大学赵维森教授手中接过他的《孔子的精神世界》新书。这是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刚推出的425千字,印刷精美考究的系列新书是“国学经典现代教学研究书系”之一。所谓“国学经典”,是专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深远影响力的先秦经典文本,尤其是代表儒、道两大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文本。

我这里权且把先《论语》统一成“孔子”的代名词,方便说话而已。《论语》处处体现着的是中国传统一以贯之的整体直观性、实践性、体验性、鲜活性的民族思维特征,而不像西方思想论着那样是纯理性思辩和逻辑演绎的产物。《论语》是从人生、社会不同角度思考人的德行修为的,因此,《论语》的仁学(修心)和礼学(修身)无疑是孔子思想的两翼,它们共同构成了《论语》思想的总纲。而修心无疑是修身的前提,因此,仁学又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基础。孔子的其它思想都是在以上核心、总纲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个逻辑体系是清楚的。如果说“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一个具体思想,不如说中庸之道是孔子思考、对待、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策略,是孔子全部思想的理论基石。因为孔子的所有思想都建立在中庸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之上。基于中庸之道内蕴于孔子的全部思想中。

作者很了不起。是我结识的朋友中的“中坚”人物之一。一是他还算年轻,其实人的年龄是不能算作被衡量的标准的,关键是其作为。看他在后记有里这样的打算:本书仅仅是“国学经典现代教学研究书系”的开卷之作,其后笔者即将推出的是《老子的精神世界:“道德经”思想的体系化解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整合、组织、加强团队力量,陆续完成《易经传》、《庄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等经典文本的现代教学研究成果。这才是我称其“中坚”的真实理由。

孔子的精神世界是克己复礼,礼兴乐和的终极秩序的理性世界,是整体趋于统一稳定的盛世文明基石。他所期许的统治者是君为轻,社稷为重的仁义楷模;被统治者是三纲五常,恪守忠义的道德良民。社会在这种道德体系运作下,可以长期维持安定统一的政治格局,但势必造成人民思维僵化,缺少创新的奴隶气息,最终形成死水一潭,槁木死灰的家族王朝,脱离人类进化的主线。孔子和而不群的集体思想在整体上容易形成凝聚力;但在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革命者眼中却是精神枷锁,必须扬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弘扬孔子舍己为人,廉洁自律的集体主义思想;更要发扬他敢为人先,弘毅进取的儒家精神,为生民立言,为万世开太平。更有对科学技术的无知和轻视那是时代文明还没有进步所造成的历史局限性,怪不得他了。

上世纪70年代的那场“批林批孔”,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它起码告诉人们,当处于一个砸碎旧世界,开创一片新天地,打江山之际,用的是兵不厌诈的《三十六计》,你去宣杨《论语》那肯定万万是对不上调的。但赢了战争,坐了天下,教化子民,规规矩矩那可真的就离不开《论语》的思想了。我倒是希望永远国泰民安,用“半部《论语》(就可包)治天下”了,可谁又能料得到呢。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法制信仰,科技发展,国际化大生产,欧元,亚太经济,地球村将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总还是要传的。总要有一批像于丹,赵维森这样的教授,学者、专家、导师、老师去作为。眼下国际上新成立的百余所“孔子学院”,要长久总还得需要有人去任教传道,去解惑授业,去安抚引导人类的心理。所以说赵老师的“这类书没人要”的忧心是多余的,无论你怎样去翻新、包装、解读、研究,只要不离其宗,相信也还是有碗饭让你吃的,包括若干年以后

第三遍读《论语》,是在赵维森教授的这本《孔子的精神世界》导读作用下,再也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偷偷摸摸,第二次那样酣畅淋漓,毕竟该是从从容容的年龄(62岁)了。

其实,第三遍读《论语》,这才刚刚开始。这部博大精深,空前绝后的《论语》真的不可小觑。尽管它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书,这样的“千古文章”,普天下的读书人,文人墨客,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贤达君子,没有不自愧不如,汗颜不已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