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寻找真实的自己

作者: 洛水人家2016年03月04日精美散文

比尔·波特先生的作品《空谷幽兰》是一部关于修行的作品。在品读的过程中,我就感觉自己内心在渐渐地变得平静和安宁。他的行走吸引着我随他走进中国的大秦岭,走进长安的终南山。

几千年前,终南山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作为秦岭的支脉,终南山高大而幽静,绵延几千里。是众多道士和佛家弟子寻找心灵安宁和修道养身的首选。他们在起伏不定的山峦和深谷中搭建起自己的茅蓬,或依山建起自己的山洞,并居住于此过最简单最质朴远离人群的生活。在门口的土地或山边种一些最简单的蔬菜和果,或一些花草,生活中便充满了生机和情趣。世界似乎是属于繁华热闹的城市的,人们在此间工作、学习和生活,或是为名利而放逐自己,或仅为了谋得一点辛苦钱来养活儿女。红尘中的每个人都忙如蝼蚁,身体疲累,心中更有悲苦和无奈。这一切,又可与谁说?所以许多人寄情与山水,希望通过与自然的暂时亲近来驱散心中郁结的苦涩与忧伤,失意或旁徨。可这些仅能做为一种缓冲,一旦重回到现实当中,又一个轮回开始了,没有人能真正躲得开。

修行,是给心灵找一个安放的场所。而心灵的宁静,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考验的,只有远离尘嚣,远离一切争斗,才能渐渐归于平静。古人有云"眼不见,心不烦”。可见眼是心之窗,它是我们一切痛苦快乐的入口。因为看到了,所以有感怀,那么归隐于深山,就隔绝了杂念,人心因无它念而专。在辽阔、绵延、寂静的终南山脉里,隐士们为了心中的佛和道或坐禅或修道或诵经文,他们都在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修炼自己的精神,以寻求灵魂深处的安宁,寻找到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无。从五千年前的黄帝乘龙回归仙班,到道教始祖老子在楼观台修道并留下了巜道德经》后经函谷关消失不见,直到盛唐时期的最伟大的诗人王维,他们的经历都在验证着这一点:修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也既觉悟。那些一生执着于修道,礼禅的人们几十年甚至一生都与世隔绝,只为了内心的安宁,为了至高的道法。因为热爱,所以他们享受孤独,他们吃得了任何苦,并以苦为乐,这让我从内心产生了敬佩并得到了力量。

只有当你真正远离人群,清心寡欲,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在孤独中遵循严格的戒律,才可能保持高洁的品性和良知,让自己内心洁浄,使肉体只是一具躯壳,精神却可以自由行走,如同兰花般绽放美丽和香气。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