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人文耕读小镇

作者: 火山2016年03月12日经典散文

通过文学、读书会与小鹰哥结缘,再认识长润火龙果的骆先生,继而认识牛屎狂奔——他竟然也是姓骆的。骆兄比较特别,精干而不失底蕴,身边有几个来自广州关心古村落和生态繁衍的人士。某日他发出西塘的油菜花链接,让我感到吃惊,想不到他动作挺快,那时第一次见面仅仅是提提而已。

早在他链接出来之前,有熟人就去过那个地方,拍下来的照片让我觉得有点熟悉而又梦幻的想象。原来此种计划早就有人在做,曾以为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呢。事实,我一厢情愿了很久,迟迟不怎么动手还是觉得有点不甘心。在多年前,关于旅游的看法,我和一些旅游、信息传播人士交流过,人类由于忙碌而心灵茫然,必然回归乡村和传统的精粹文化当中。事实,拼搏或工作之余,神经的放松已经是必然的默认。在我们向来都追赶的过程中,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纠合着多少的自卑?我们希望完善和细致,导致我们拥有着多少的批评欲望?甚至,几乎达到鸡蛋挑骨头的地步。

当我决定面向生活为主时,那些以为和拥有就逐渐呈现出原来的面貌。有些时间我实际是宁愿写写八十年代初到末,那段意气风发和朝气蓬勃的时光。无意搞书友会中,我再次发现经典文化里的深刻内涵与气息。于是,流连于打油的诗歌和散文般的随波逐流。泥焗鸡文学群的明辉画廊告诉我,文友将受到文联的邀请,我们可以以作家协会的名义去参与观光。那天下午,准时到达文艺联合会的集合地点,那里曾去过,也见到一些熟悉的伙计。文艺联合会曾是一种让我景仰的高峰,想不到无意中就这么趟过来了。最为开心的是,遇到一些文化界前辈及一些本土作家。其中陆桂昌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后来才知他竟然是泥焗鸡文学群含辛鱼(本土作家)的中学老师。

车分三辆,美协、摄协、楹联学会、作协都在呢。我们的车,由文联的郑副主席带队,一起奔将棋杆西塘。途中,我们听着一位熟悉棋杆的楹联前辈,介绍棋杆以前的一些风情。车辆绕过棋杆中学后,再走一段终于到了。入口处“农耕田缘”字样,让我觉得眼熟,这不是初中同学发过的那个标识?耕读农家并不遥远,仿佛我觉得自己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有点反应不过来。就在这字样的对面,就有一个晒谷坪,一些农民正在收集袋装稻谷。有些怀旧的文联人士趁着也帮忙,顺手拍了些照片。我从稍微远远的地方,用智能手机将他们和旁边的“农耕田缘”、“西塘村委”,摄进镜头里面。近年有些返乡青年,真的也这么热衷去推动这些事情,有些有机种植已经有多种渠道出走。这个西塘的“农耕田缘”后面的院子,就有一个冷库,正在有人分批打包一些蔬菜。恰好相关负责的经理接待我们,顺便做了我们的向导和解说员。因为他有亲身经历这个西塘小镇的变化,他讲述蔬菜的分区和种类之外,还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选择以及怎么改变的流程。从化能有这样的示范片区,的确难得。恰好自己学过一些所谓的知识,环保、有机、生物防治等等,这些画卷好像又再次重现,多少次梦里教授们对我们谆谆诱导,实际上经年之后,我们也得这样去走。有人说我幸运选择生物科学专业,有人说我有长远眼光这么愿意接触理解有机种植云云。实际上,由于童年的农村自由自在经历,让我觉得有深刻印象罢了。再加上“耕读农家”的理念在耳边萦绕多年,我选择宁愿相信罢了。无论有什么小地方特色的,还是涉及生物科技、工程类的,都喜欢去瞧一瞧,乃至试一试。这个和代价没有必然联系。这些好奇和猎奇,让我走进西塘每一处风景都大为感叹。

油菜花连绵成片,虽然花期显得稍后,整体的构建上已然是可以洗心的呢。菜花间垄处有些菜农正在侍弄田地,已经松翻开的土地分隔成波浪形的小波丘,估计有要准备撒点什么种子了。再远点,有菜农在割掉一些菜花,部分连根拔起来,引队的经理告诉我们,他们将菜花地改良成水稻田——噢,他们采用轮作的方式来保持土地的肥力。除了菜花之外,有不少其他观赏和药用的植物,关键这些都是没有使用农药和激素来影响过的呢。拐过一道湾,我们到达一条小溪前,岸边有个稻草造型,一个“渔夫”正在撑着“艇子”。莫非正如进入牌坊前,看到的那个匾描述,我们将进入“桃花源”地带?穿越溪边的小竹林带,缓步上了小土丘,我们看到另一个稻草作品,《桃花源记》的文字版。熟读着其中的文字,有点感慨万千,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农耕日子和求学时读这文段的遐思。陆桂昌老师专门靠近端详其中的细致,我顺手抓起相机留住这个特别的时刻。沿着右边的小路斜上,我们又看到“西塘黄金花海”的大红标志字样,字样旁边又有一稻草模型,这不是“牧童晚归”吗?早些天,朋友发过来给我看时,我还专门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现在倒是自己亲眼看到了。骑牛牛吃草的日子度过,不过能吹牧笛,倒是不能做到,关键我们太贪玩,况且身边也没有人懂吹。现在倒是喜欢听陶笛,姗姗老师吹出来的风味别样,有时不免惹人泪涟。哪怕目前有弹些古琴,倒是以散心为主,略为表示有点文化的情怀吧。不远的又一拐弯,我就看到一个古代吹奏乐器的稻草模型,心中不免有点涟漪,就静静站着,乡风吹拂正是一丝丝的柔音,悠远流长啊。乐器模型对面就是风干稻谷的造型,怎么有点熟悉的样子,仔细看了看,有点像稻草节城郊中心小学的那个造型呢,风柜旁也有两只“猫头鹰”,嘻嘻。

往里走,还有谷仓、桃花源居屋,花海的左边角落还有一所民居,那居住老伯告诉我们,他已经在这住三十多年了,顺道又告诉我们这里或那里发生过什么变化。听说,还有一个书斋,有点后悔掉了队,没有去看。这里俨然是一个新式的世外桃源,稍微重视生活传统,我们都还是可以幸福得忘乎所以的。西塘,会成为大广州新型桃花源心灵的栖息向往之所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