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心

作者: 陈广胜2016年05月02日哲理散文

慎微是将关口前移,为自己设一道零容忍的防线。许多事只有不曾开始,才能切实隔绝。当然,它并非光捡芝麻、不顾西瓜,慎微的实质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书法大家于右任见人常在墙角撒尿,就写下“不可随处小便”的字幅,让侍从前去张贴。可于老的墨迹名扬天下,派此等用场实在可惜,侍从于是另写便条,将真迹带回收藏。但该字幅毕竟难登雅堂,经一番苦思,六字竟被裁开重拼,成了匠心独具的“小处不可随便”。

“小处不可随便”,这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像一句禅语,不加渲染地揭示了慎微的重要。慎微,即谨慎及于细微,是对小事、细节的高度关注。古人说:“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小事、细节虽然不很起眼,却与整体相连。在许多时候,小事便是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微小、微弱、微薄……诸多的“微词组”,不免让人觉得“微不足道”。但自然界乃至社会领域的蝴蝶效应,说明小与大可以瞬间转换。既然亚马逊丛林里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几下翅膀,都能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那还有什么事一定不会由小变大?

看不见的细微并非不存在。就像在《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人们根本看不见格列佛竖起的多米诺骨牌,但小多米诺的一触即发却引起巨型骨牌的连锁翻倒。这里的小多米诺,正好比大家日常极易忽略的诸多细枝末节,我们往往无视它们的价值,也轻视它们可能带来的破坏性。但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在变化之中,或者说,再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无不来自细微。慎微心的实质是小中见大,能始终留心、用心于常人看不见的存在。

说到慎微,古人多指修身。所谓修身,仿佛是对自己的持续检修,平日不见得需要动大手术,主要靠保养维护。其实人们犯错,起初往往不重,似乎是无伤大雅的“小意思”。然而,“小意思”常源于嗜好,故格外具有成长性。“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一个人尝到了小利,会贪求大欲;宽宥了小错,易酿成大恶。特别是位高权重者,许多人更投其所好,假如觉得小处可以随便,就会逐渐麻木,像温水煮青蛙那般不知不觉,最终积重难返。

慎微心的可贵,在于不以小为小,并且尤其慎初始之微。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记载,他刚任御史后参见都台王廷相,王廷相讲了一桩见闻:某日乘轿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初时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可走着走着,待一脚踏进泥泞,便“不复顾惜”。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王廷相讲的正是心理学的破窗效应。第一次“失足”,哪怕很轻微,也是从无到有。若纵容了第一次,人们往往会接受第二次,渐渐地绿灯大开,从此“不复顾惜”。这如同房子的第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维修,其他窗户也将接二连三被打破。慎微则将关口前移,旨在源头控制,为自己设一道零容忍的防线。许多事只有不曾开始,才能切实隔绝。当一旦涉足甚至上了瘾头,再想悬崖勒马,就不是一般的缰绳可以阻止。

点点滴滴总是不起眼的,但点点滴滴累加起的结果,却远远大于人们的想像。有一组算式:1.01365=37.78;0.99365=0.0255。1.01与0.99的差别极小,可经过365次反复,就成了河东河西。而同是细微的变化,一个向上递增,一个向下递减,分道扬镳的速度更令人感叹取向的要紧。东汉王符说:“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慎微心贵在明辨方向,知晓积善与积恶的是非对错。近乎相同的起点,每步只差一点点,都会由渐变到巨变,最终的结果竟如此不同。

心系慎微,不仅促使修身,还能趋利避害。当面临危机和挑战,人们通常打起精神,可对细微处,即使意识到某种危害性,也容易掉以轻心。但未雨绸缪才是高明之举,就好比扑火,起初一勺水即够;若成燎原之势,往往费尽周折仍难奏效。慎微是见微知着,将问题解决于苗头状态,避免隐忧变灾祸,酿成难以治理的心头大患。

慎微并非光捡芝麻、不顾西瓜,其实质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一个人假如整天盯着杂事,却丢掉全局性要务,那不叫慎微,而是琐碎。不过,谋大局者也需顾一隅,倘若没有对细节的严格,就难有整体的卓越。在小处用心,恰恰是对大处负责,慎微从根本上是为了大局。

人像一次迎着风浪的远航,在大海之中,需要勇敢地前行,又必须谨慎面对各种暗礁、漩涡和狂飚。因为即使熬到漫长航程的最后一天,即使我们完成了接近全部的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在最后一刻犯错,也许照样前功尽弃。所以,慎微必须自始至终,它离不开信念的支撑,不可缺梦想的感召。只有这样,人们才有足够的定力,能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倾注热情,从而日复一日累积,一步步驶向成功的彼岸。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